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乳果糖酶法制备工艺研究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果糖酶法制备工艺研究进展\o分享到微博\o分享到微信\o分享到QQ\o分享到QQ空间

乳果糖是由半乳糖和果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二糖,化学式为C12H22O11,是乳糖的异构化产物。市售乳果糖多为微黄色透明糖浆,具有甜味(蔗糖的60%-80%)、水溶性。此外,与乳糖相比,乳果糖具有更高的甜味和醇溶性,并且在酸热条件下具有高稳定性,这一特点可使其用作酸性食品的益生元补充剂。乳果糖天然存在,可在加热牛乳过程中产生,但含量甚微。服用后,可不被胃酸消化分解直达小肠,经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主要为乙酸、丙酸、丁酸),降低肠道微生态PH,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益生菌生长,抑制有害菌,并且具有润肠通便等功效。在医学上,乳果糖经常被用来肝性脑病、便秘和腹泻等疾病的治疗,且安全性高,无任何负面作用。

乳果糖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类:化学异构法、电活化技术、酶法。化学异构法具有转化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是目前唯一工业化的乳果糖制备方法。其原理为乳糖在强碱性条件下发生Lobry-deBruyn-vanEkenstein反应,使其结构中的葡萄糖基团异构成为果糖基团。硼酸是该法中最常用且转化率最高的催化剂,但硼酸的大量添加也使得后续精制过程的难度急剧增加,这是限制乳果糖制备规模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电活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乳果糖制备技术,具有安全、环保、清洁、绿色等特点。该反应在施加电场的反应器中进行,施加电场后,阴极一端将产生适于乳果糖异构的强碱性条件,且无需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后续脱盐和纯化工序的难度,但仍存在于转化率较低的问题。酶法合成乳果糖一般条件温和,被认为是一种可克服化学法合成局限性和问题的友好替代方法,糖苷水解酶和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是两种被报道可用于制备乳果糖的两种酶。本文综合目前已有报道,对乳果糖酶法合成工艺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1.β-半乳糖苷酶

β-半乳糖苷酶(β-D-galactosidase)可催化乳糖水解为半乳糖和果糖,该酶在催化乳糖水解的过程中还伴随着转苷反应,生成乳果糖。β-半乳糖苷酶法是第一个被发现可用于制备乳果糖的生物酶,存在多种来源,包括嗜热古细菌、矿硫化叶菌、黑曲霉、克鲁维酵母等。其合成机理可具体解释为β-半乳糖苷酶利用乳糖和D-果糖为底物,通过转苷反应,解离出1分子D-葡萄糖后的半乳糖基团再通过缩合1分子D-果糖而形成乳果糖,最终产物包括乳果糖、D-葡萄糖、D-半乳糖等。20世纪70年代末,Vaheri和Kaupinnen使用脆壁酵母(Saccharomycesfragilis)来源的β-半乳糖苷酶催化乳糖的转苷反应,乳果糖的产量仅为7.8g/L,得率约为3%。2009年,有研究显示,米曲霉来源的β-半乳糖苷酶具有较高的转苷活性,制备的乳果糖含量约为65g/L,但该法由于转化率低和后续纯化难度大等原因而无法大规模应用。

2.β-葡糖苷酶

20世纪末,有研究发现来源于强烈炽热球菌(Pyrococcusfuriosus)的β-葡糖苷酶具有与β-半乳糖苷酶类似的转苷活性,可催化转苷反应用于制备乳果糖。在随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又将乳果糖的产量提升到了15.0g/L。由此可见,β-葡糖苷酶虽具有转苷特性,但其活性较低,转化率同样较低。因此,β-葡糖苷酶并未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3.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

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在厌氧瘤胃细菌白色瘤胃细菌(Ruminococcusalbus)的培养液中被首次发现,随研究的深入,多种来源的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被发现,包括溶纤维真细菌(Eubacteriumcellulosolvens)、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fragilis)等。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具有差向异构作用,可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纤维二糖、乳糖、D-葡萄糖等为催化底物,并作用于该类低聚糖的还原末端,生成差向异构体,同时又能将醛糖异构化为酮糖。研究报道,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可以乳糖为唯一底物制备乳果糖,在适当条件下可将乳果糖转化率提升至58%,乳果糖浓度高达406g/L,并且该体系中添加硼酸可将乳果糖转化率进一步提升至88%,此时反应体系中乳果糖浓度为616g/L。由此可见,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是目前已有报道中最为高效合成乳果糖的酶,其转化率可与化学方法相当。与此同时,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还具有安全性高、无须添加多余底物、产物精制较为便捷等特点。因此,该酶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但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同样具有弊端,即当温度升高至80℃时,该酶表现出热稳定性差等特点,这一弊端也局限了其大规模应用。

此外,使用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还可能会导致副产物依匹乳糖含量过高的问题,而各国药典和法律法规等则对其含量做出严格限制。因此,通过蛋白质工程对纤维二糖差向异构酶进行改造以降低依匹乳糖产量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