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年春晚的余温还未散去,大家都看了吗?今年是春节非遗申请成功后的第一年,因此这届春晚可太有料了!毕竟春晚可是高考命题的“真爱”。尤其在高考命题日益紧扣时政、聚焦现实的情况下!这都是一波波的考点啊。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深挖一下春晚背后的秘密!;考向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1.各国历史文化遗迹;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①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有限的,而且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也无法替代。
②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能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③对于当今社会而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因此,保护环境应该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4.春节申遗的意义:
①文化传承与保护:春节将在国际层面获得更有力的保护与传承机制支持。防止因现代社会变迁而导致文化流失。
②增强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进一步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③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春节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是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学习、理解与包容,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了中国在文化领域的深厚底蕴和独特贡献,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在全球文化竞争与合作中占据更有利地位。;4.春节申遗的意义:;5.中华文化(思想)发展历程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024.6·浙江高考·15)近年来,中外文化遗产双边合作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如参与柬埔寨吴哥古迹、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和尼泊尔、缅甸震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与洪都拉斯、肯尼亚联合考古等,我国还持续加大文化遗产多边国际合作的推进力度,其中尤以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倡议最具代表性。这些举措()
①表明改革文化遗产全球治理机制成为共识
②体现了我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责任与担当
③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更多人文内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江苏高考·2)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
A.源于北方士族南迁B.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
C.有利于儒学的复兴D.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2024·北京高考·1)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这一比喻寄托了()
A.隆礼重法的精神B.无为而治的理想
C.修身明德的追求D.选贤任能的理念;(2024·北京高考·20)端午故事。(9分)
材料一
端午节由来已久,其起源有纪念屈原、吴越民族图腾祭、恶月恶日避毒除害等说法。古代各地的端午习俗包括,“以五彩丝系臂”祈求“不病瘟”“采艾以为人(人形),悬门户上,以攘毒气”,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屈原,“蹋百草”“斗百草”“龙舟竞渡”,出嫁女“归宁(回娘家)”等。;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新历法,规定新旧二历并存,旧习俗择要存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参考答案示例:
内涵:端午节体现了中华文化追求家国情怀。端午节纪念屈原体现了爱国主义。抗日战争时期,端午节被命名为“诗人节”,爱国精神被再次挖掘和弘扬。端午节体现了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如“蹋百草”“采艾”等亲近自然的习俗延续至今。
特点:中华文化的起源具有本土性。端午节是集娱乐、亲情、竞技于一体的民俗节日,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颁布新历,全国各地依然过端午节,这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延续性。随着时代发展,端午节的习俗不断丰富,如民国时期端午节传统的“除毒”习俗与卫生大运动结合起来,体现出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端午习俗申遗成功,对传承和推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考向二: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1.中国古代的科技
(1)特点:服务于农耕经济的实用科技,缺乏理论分析。
(2)发展
①奠基:秦汉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奠基时期,服务于农业的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科技成就众多。
②发展:隋唐至宋元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时期,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在宋代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和方法(2025修订版)-【授之以渔】2025高考解题方法与训练系列.pptx
- 特殊选择题解题技法模版(课件)-—【授之以渔】2025高考解题方法与训练系列.pptx
- 热点02_七十五载迎盛世,砥砺前行续华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课件)—2025届高考历史复习最新热点解读(田宇红)..pptx
- 2025-2030年中国自动仪器仪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3篇).pdf
- 2025-2030年中国多功能身份证验证仪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全彩色视频显示屏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服务实施方案.pdf
- 2025-2030年中国密按式缓冲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防盗保安门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