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甘肃省宁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基和沃土。“老城不能再拆了”,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建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等正加强抢救、保护……
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最近三年,每年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增量都在一亿左右,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博物馆人气爆棚,7天假期4.15亿旅游人次,其中有40%以上走进了博物馆。还有记者在采访时提到,故宫举办的“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非常火爆,一票难求……这些都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也让人们为传统文化焕发新姿而感到振奋。
在当下,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试想,如果传统文化失去了与时代的连接、缺少了与现代人的情感沟通和心灵默契,“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那和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又有什么区别?只有从“沉睡”中再出发,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富有创新力的文化自信。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通过越来越多样的形式融通古今,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经过多轮富有创造力的探索改造,在许多人眼中,它已不再只是那个坐落在北京城中轴线上72万平方米的皇家庭院。令人们惊叹和感慨的还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技艺精湛自得其乐的大国工匠等等。不止如此,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今,说起我们与诗歌书信最近的一次重逢,自然会想到《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一档档文化节目。正是在一次次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中,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如沐春风的亲切感、新鲜感和满足感,也让传统文化自身更加具有“时代感”。
有人说,故宫等传统文化符号的炼成并非偶然,是因为它很好地契合了中国人对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激发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事实上,回顾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我们的发展有过高峰也有过低潮,前进的道路有过平坦也有过坎坷,但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始终未曾改变,也始终没有忘却过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博物馆与信息技术融合是必由之路。”诚然,信息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要想让更多的群众接触并积极参与其中,仅仅依靠信息技术的力量还是不够的。正所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只有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群众,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走进人们心中;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成为我们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
(摘自《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基和沃土。
B.传统文化失去了与时代的连接,缺少了与现代人的情感沟通和心灵默契,“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就和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没有什么区别。
C.《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节目,可以说是我们现今与诗歌书信最近的一次重逢。
D.故宫等传统文化符号的炼成并非偶然,因为它很好地契合了中国人对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将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一些文化节目等方面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
B.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数字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古为今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D.作者举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在论证一些地方通过越来越多样的形式融通古今,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博物馆与信息技术融合是唯一之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高考英语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doc
- 贵州省凯里市一中2025届高考数学三模试卷含解析.doc
- 湖南省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 山东省武城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 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必刷试卷含解析.doc
- 河南广东联考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河南省正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 江西省于都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doc
- 上海市市西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