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SC
CCS
团体标准
x
T/CIxx—2022
管体缺陷智能套筒修复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lligentSleeve
RepairofPipeDefects
(征求意见稿)
2022-xx-xx发布2022-xx-xx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
1
引言
油气管道作为油气资源调度最高效经济的运输方式,近年来得到了空前的发
展,随着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我国油气管网建设运营能力更是得到不断提升,
油气输送管网基本形成。随着管道服役时间的不断增加,油气管道建设运营期的
各种焊接、腐蚀、材料等缺陷逐渐显现,为我国油气输送带来不安全因素。为此
如何高效修复管道缺陷,提升管道缺陷处剩余强度,延长管道使用寿命成为管道
修复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管体缺陷智能套筒修复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管道修复
技术,因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安装操作简单快捷、修复范围灵活等优点,更适
用于在管道修复中进行广泛使用,在恢复缺陷处承压强度的同时,可以对缺陷处
修复后的应力应变进行长期实时监测,通过对应变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缺陷修复
处的应力状态,确保管道缺陷修复作业的有效性,对于保障“碳达峰、碳中和”
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满足管道运输行业安全、高效运营的发展需要,提高管道修复技术的质量
可靠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国家管网华南分公司针对管体缺陷智能套筒修
复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相关课题研究及工程实验研究,验证了管体缺陷智能套筒修
复技术的有效性,修复后的管道缺陷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满足了安全运营的需
求。为推广管体缺陷智能套筒修复技术,提高管道缺陷处剩余强度,延长管道使
用寿命,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是广东华南智慧管道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分公司,中科智宇(寿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
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参与起草。
主要起草人员:田中山,董绍华,杨文,徐晴晴,孙伟栋,李苗,陈思雅,
张拥军,王䶮。
4
管体缺陷智能套筒修复技术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国家管网华南分公司采用智能套筒修复技术对油气管道缺陷进行修复
并监测修复效果的操作技术规程、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了智慧套筒修复技术施工作
业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国家管网华南分公司所属油气管道,由于管道腐蚀、沟槽、裂纹、凹陷、
焊接缺陷(环焊缝除外)、褶皱、屈曲等非泄漏缺陷造成的管道缺陷智慧套筒修复及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
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7699-2011钢质管道内检测技术规范
Q/SYJS0054-2005钢制管道内检测执行技术规范
Q/SYJS0055-2015钢制管道缺陷安全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0号)201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
护法
ASMEB31.G2012年腐蚀管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