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考古工作者发现仰韶文化时期陶质尖底瓶残留物中有谷物发酵酒和曲酒,而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的人骨土样样品有丝绸残留的信息。由此可推知()
A.氏族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
B.仰韶遗址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C.原始手工业逐步发展起来
D.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了一体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通过发掘发现谷物发酵酒、曲酒和丝绸残留的信息,可以推断当时的社会具备一定的生产和手工业技术水平。制酒和织丝是初级的手工业活动,表明原始社会中物质生产水平的提升和手工业的逐步发展,C项正确;贫富分化是指人们之间的财富出现了差距,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国家初始形态是指出现如大型宫殿遗址、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等,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多元一体强调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材料仅仅反映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出土的文物信息,不能体现中华文明走向一体,排除D项。故选C项。
2.商朝牧师的本职是率领族人放牧,但他们往往拥有自己的武装,逐渐被商王任命为州长或方伯,成为地方诸侯或若干方国之长。这些州长或方伯()
A.与商王朝的关系比较松散
B.代表商王直接管理王畿地区
C.鼓励平民使用铁犁和牛耕
D.用甲骨文记录商王一切事务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商朝牧师在被任命为州长或方伯后,虽然肩负地方管理职责,但彼时国家内部的宗主属国制度较为松散,地方长官与商王朝中心的联系相对松散,类似于一种同盟关系,享有一定的自主权,A项正确;这些州长或方伯负责管理地方,商王直接管理王畿地区,排除B项;商朝主要使用铜器,鼓励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生产方式,排除C项;甲骨文是由中央专门负责的卜官记录,排除D项。故选A项。
3.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商鞅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并增加连坐法,实行轻罪用重刑。这些措施()
A.消除了旧的贵族等级体系
B.顺应了稳定政局的需要
C.借鉴了韩非子的法治理论
D.促进了阶级关系新变化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56年(中国)。商鞅变法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增强中央集权,其措施如颁布并实施《法经》、增加连坐法等,有利于稳定政局和巩固秦国的统治,B项正确;商鞅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旧的贵族势力,但并没有彻底消除旧的贵族等级体系,排除A项;韩非子出生在商鞅之后,故不可能借鉴韩非子的理论,排除C项;变法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但其主要意图是为了顺应当时稳定政局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B项。
4.公元前212年,秦朝开始修建秦直道(下图)。秦朝修建该道路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交融 B.展示先进的工程技术
C.带动陕北经济发展 D.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秦直道的修建使得秦朝首都咸阳直通九原郡,而九原郡属于秦长城体系下的重要军事据点,是秦帝国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城市。所以,秦朝修建秦直道使得秦朝的中央军队快速到达北方边疆地区,其修建的直接目的是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D项正确;秦直道主要是军事与交通设施,其作用在于对于游牧民族进行军事打击,促进“北方民族交融”并非直接目的,排除A项;“展示先进的工程技术”是修建秦直道的历史意义,不是其修建原因,排除B项;修建秦直道的直接目的是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主要服务于秦帝国的军事政策,对于经济联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5.贾谊在上汉文帝书中说,现行法令允许天下公开雇人熔铸铜、锡为钱币,胆敢掺杂铅、铁取巧谋利的人,就处以黥刑。据此可知,西汉初期()
A.“盐铁官营”政策得到贯彻
B.儒家思想融入国家法典
C.“与民休息”推动经济恢复
D.政府允许民众私人铸钱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市昌平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广东省茂名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广东省四校(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北省辛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山东省济宁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