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儒林外史》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林外史》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作者是清代的作家吴敬梓。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二、选择题

1.《儒林外史》中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却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的人物是()。

A.王冕

B.周进

C.范进

D.马二先生

答案:C

2.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成功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

B.通过描绘士林“群丑图”,揭露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C.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官场斗争的故事。

D.鲁迅称其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答案:C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儒林外史》中周进和范进的形象特点,并分析他们各自的悲剧原因。

答案:

周进是一个典型的老童生形象,他一生痴迷科举,但因屡试不中而备受嘲笑和打击。他的悲剧在于对功名的执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范进则是一个在科举考试中意外中举的底层知识分子。他因中举而发疯,暴露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的悲剧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毒害。

2.《儒林外史》开篇为什么要以王冕的形象为引子?

答案:

王冕是一个才华横溢却淡泊名利的高人形象,他视功名如粪土,代表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推崇。通过王冕的形象,作者在开篇便表达了对封建社会腐朽科举制度的批判,以及对坚守独立人格的赞扬。

四、综合分析题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答案:

《儒林外史》通过对周进、范进等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一方面,科举制度成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导致他们人格扭曲、精神空虚;另一方面,制度本身以八股文为核心,压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和创新能力。小说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批判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性,揭示了其对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毒害。

文档说明

《儒林外史》试题含答案(续)

五、人物分析题

1.请分析《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并探讨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

马二先生是小说中一个典型的八股选家形象,他深信科举制度,一生致力于八股文的讲解和传播。然而,他自身却因过于迂腐和僵化,无法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

马二先生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科举制度的讽刺上。他的迂腐和执着反映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同时也揭示了八股文教育的荒谬和危害。

2.《儒林外史》中,琴棋书画四大奇人分别代表了哪些品质?请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琴棋书画四大奇人分别是王冕、杜少卿、迟衡山和庄绍光。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品质:

王冕:淡泊名利,追求独立人格;

杜少卿:尊重个性,提倡自由;

迟衡山:正直刚毅,不畏权贵;

庄绍光:博学多才,胸怀天下。

这些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小说中理想人格的代表,与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士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六、比较分析题

请比较《儒林外史》中范进和周进的形象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答案:

相同点:

范进和周进都是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底层知识分子。他们都因长期不得志而备受社会歧视,生活困苦。

两人都因科举考试而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最终陷入精神崩溃的境地。

不同点:

周进是一个老童生,他一生痴迷科举,却屡试不中,最终在贡院中因极度绝望而发疯;

范进则是一个在科举考试中意外中举的底层知识分子,他的中举虽然带来了物质上的改善,但也暴露了他精神的脆弱和对科举制度的依赖。

社会意义:

范进和周进的悲剧反映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和人格的扭曲。小说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命运,批判了科举制度的不公和荒谬,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和压制。

七、开放性思考题

1.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儒林外史》中“功名利禄”主题的理解。

答案:

《儒林外史》通过对知识分子追逐功名利禄的描写,深刻揭示了这一主题的荒谬和危害。在小说中,功名利禄成为读书人生活的唯一目标,他们为了追求科举成功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然而,小说也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如王冕、杜少卿等人物形象。他们淡泊名利,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为读者树立了道德榜样。

2.你认为《儒林外史》在当代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

《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小说,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在当代社会,虽然科举制度已经消失,但类似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教育体制的单一化

文档评论(0)

黄博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