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网络安全常识(课件).pptx

网络安全常识(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讲述者:日期:

目录第一章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第二章网络问题案例第三章网络问题的危害第四章预防措施有哪些

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第一部分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发布股票外汇等投资理财信息、婚恋交友平台等渠道锁定受害人并骗取其信任,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且虚假网站、APP无法登录。

冒充网购客服退款诈骗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及快递信息后,冒充购物网站客服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其购买物品质量有问题,可给予退款补偿。随即提供二维码诱导受害人扫描,受害人便根据提示输入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最终银行卡的钱便被转走。或者以系统升级导致交易异常、订单失效为由,将冻结受害人账户资金,让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扫码送礼泄露信息经常能看到“扫码关注送好礼”等宣传广告,街边扫码送礼的活动更是随处可见。很多人抵挡不住免费的诱惑,便会参与扫码领取礼品。免费礼品容易拿,其中风险要警惕。因为通过扫描二维码有可能被窃取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使得重要个人信息被泄密。

使用违规收集信息App某些违规App打着疫情监测的名义,出现非授权、超范围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的风险,因此公众在使用相关App时,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网络问题案例第二部分

案例一2023年9月21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公安局接报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受害人朱某系一科技公司财会人员,被诈骗分子冒充公司老板拉入微信群后转账1000余万元。案件发生以后,浙江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联合成立专案组,紧急开展资金止付和案件侦办等工作。接报后,公安机关仅用6小时就抓捕到第1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成功为该公司挽回损失600余万元。后经专案组缜密侦查、深挖拓线,在全国多地成功抓获涉及该案资金、通讯等环节的犯罪嫌疑人41名,实现全链条打击。

案例二2023年10月25日,福建省武夷山市公安机关接群众郑某报警称,其公司财务张某疑似被电信网络诈骗1480余万元。接报后,公安机关立即开展涉案资金止付挽损工作,当天成功止付冻结涉案资金930余万元,涉及529个账户。经查,案发前,诈骗分子通过对张某电脑投放木马病毒程序实现远程控制,进而将其微信好友中的公司老板账号秘密删除,再将假老板微信添加为其好友。随后,假老板将张某拉入一微信工作群,让张某提前支付合作公司货款,从而实施诈骗。目前,全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1名,打掉黑灰产团伙8个,累计挽回损失1200余万元。

案例三2024年5月22日,安徽省阜阳市公安机关接到某公司人员报警称,公司财务疑似被电信网络诈骗。经查,该公司财务王某在工作微信群中下载运行一不明文件后,电脑被植入木马病毒。境外诈骗分子通过木马病毒远程控制王某电脑,秘密窃取相关信息,利用伪装的“公司领导”微信号要求其向指定账户转账。王某信以为真,向该账户转账100万元,直至公司领导询问时才发觉被骗。案发后,阜阳市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开展追赃挽损、循线打击,成功为该公司挽回损失85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案例四2024年3月21日,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蓬莱分局海港海岸派出所接到国家反诈中心下发的见面劝阻指令:辖区内一公司存在被骗风险。接指令后,派出所民警立即开展见面劝阻工作。据悉,该公司工作人员迟某伟安装了一款在网上购买的激活软件后,其电脑被植入木马病毒并被诈骗分子远程控制,自动进行打字、发送消息等操作。随后,诈骗分子利用伪装成公司工作人员的微信向会计发送信息,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100万元。了解情况后,民警迅速组织对该公司电脑进行木马病毒查杀,同时对相关人员开展反诈知识宣传,成功为企业避免财产损失。

网络问题的危害第三部分

法律责任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可能导致法律责任,尤其是在涉及个人数据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企业如果未能保护客户数据,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法律诉讼。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还可能导致管理层的法律责任。

法律意识的提高黑客病毒可以导致个人隐私的严重侵犯。黑客可以通过恶意软件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社交媒体账户、电子邮件和其他在线活动。这种信息的泄露不仅影响个人的隐私,还可能被用于网络欺诈和其他犯罪活动。

社会工程攻击黑客病毒常常与社会工程攻击结合使用,利用人们的信任和好奇心来获取敏感信息。通过伪装成可信的实体,黑客可以诱使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病毒,从而进一步扩大攻击范围。这种攻击方式不仅依赖技术手段,还利用了人类心理的弱点。

影响国家安全网络黑客病毒不仅对个人和企业构成威胁

文档评论(0)

染墨小店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计算机一级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22日上传了计算机一级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