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核外遗传学改.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avidLuck用放射性胆碱(膜的一种成分)来标记线粒体,然后让它在非标记的介质中分裂并进行放射自显影,他发现,质量加倍n次后,放线标记仍分布在线粒体中。Luck得出结论认为,线粒体是通过原来存在的线粒体的分裂来增殖的。如果线粒体是重新合成的话,那么产生的线粒体群体就不会被标记,而原来的线粒体应保持较强的标记。1965年EdwardTatum领导的研究小组从小菌落脉胞菌中抽提纯化了线粒体,用一个极精细的微量注射器将这种抽提的线粒体注入到野生型的受体细胞中,这些受体细胞经多次培养,其“异常”表型依然存在。然后推测这个涉及异常表型的基因是位于线粒体上。这一推测增加了在脉胞菌和其它物种的线粒体上存在基因的可信性。酵母是以单个细胞生长的,而不是像脉胞菌那样的以菌丝体生长的。因此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不连续的菌落。每个菌落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细胞在一起组成的。它可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生长。在无氧条件下酵母通过发酵代谢来获得能量供给细胞生长和细胞的代谢,在发酵中不涉及线粒体。小菌落的特点1940年后期BorisEphrnssi和他的同事研究了酵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要么是通过需氧呼吸,要么通过发酵。偶然的机会,他们注意到一种比野生型菌落小得多的菌落,由于Ephrussi是法国人,所以称小菌落为petites(法语“小”的意思),而野生型菌落就称为grandes(法语“大”的意思)。他发现小菌落并不是因为细胞小,而是因为其生长率明显比野生型低得多。原因:(1)小菌落缺少一系列的呼吸酶(如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而合成这些呼吸酶的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上,mtDNA的改变或缺失,而线粒体分向两个子细胞又是随机的,所以用出芽法繁殖时,少数芽体全然缺乏正常线粒体是可以理解的。1小菌落的形成,还和某些核基因的突变有关。2概念:细胞核基因正常而线粒体基因不正常时表现为营养型小菌落,细胞核基因不正常而线粒体基因正常时,表现为分离型小菌落。3四?衣藻的核外遗传1954年RuthSager和她的同事们研究了单细胞藻类——衣藻(chlamydomonasreinhardi),对抗菌素的抗性。衣藻是能游动的单倍体生物,它有两根鞭毛和一个含有多个cpDNA的叶绿体。它们有两种交配型mt+和mt-,通常简写成+和-,此是由一个座位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过程是属有性生殖,或异宗配合的(heterothrothallic)。合子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细胞融合而形成,它们含的细胞质的量也是相等的。但交配型不同。厚壁的胞囊发育成合子,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四个单倍体的后代细胞,由于交配型是由核基因决定的,所以后代“+”、“-”交配型的比为2:2。有一个以核外遗传的方式是对红霉素(reryr)(erythromycinresistance)和链霉素的抗性(smr)。野生型的衣藻细胞是链霉素-敏感型(sms)。若进行下列杂交1mt-→全部后代(95%)smr2-→全部后代(95%)sms3结果正反交不同,所有的后代(约95%)表现了mt+亲本对抗菌素反应的表型,就像母体遗传现象一样,出现了单亲遗传(uniparentalinheritance)。但两个亲本对合子来说贡献了相等的细胞质。而后代总是保留mt+亲本与叶绿体有关的表型。确定后代是smr或sms表型是将细胞放在含有链霉素的平板上。4为什么?这些实验揭示出在衣藻中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单亲基因组”,那就是在杂交中表现出单亲传递的一组基因群。它们究竟位于何处呢?单亲传递的机制又是什么呢?看来交配型并不是生理上的差异,那么这些基因为什么只由mt+亲本传递呢?实验证据表明上述的单亲基因组其实是在cpDNA上。在迅速速生长的衣藻细胞中有单个的叶绿体,其cpDNA约占总DNA的15%,经CSCl密度梯度离心,这种DNA单独形成一条带,和核DNA带分开,而且cpDNA带精确的位置可以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同位素15N而发生改变。用此技术对杂交中两个亲本的cpDNA分别以轻的14N和重的15N进行标记,结果其浮力密度分别为1.69和1.70,看来差别似乎很小,但在CsCl梯度中所处的位置明显不同。用这种方法标记亲本合子的DNA经梯度密度离心再和亲本比较,就可以看出mt-亲本的cpDNA丢失了(表20-10),或以某种方式破坏了。当然从mt-亲本中丢失的cpDNA与其单亲基因的丢失是平行的。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1943SonnjebornT.M.草履虫卡巴粒(κParticle)的遗传。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有一个大核,两个小核。大核主要管营养,是多倍性的。由小核产生。小核主要与遗传有关,是二倍性的。结论:结合生殖的两个个体,若一个是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