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届江苏省宿迁高考仿真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简言之,为笔记体式的短篇故事。最早可追溯至魏晋时期,时人多有志人志怪类文集。就数量而言,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可谓浩如烟海,至清末,存世有数千种之多。种类繁多的笔记小说所记内容也极为驳杂,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内容体量如此巨大,不易全部辨析厘清现实真假,纵如此,依旧有其史料学意义。
作为笔记小说,定然不失虚构与主体自我创作的成分,但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自面世伊始,便受到史学影响,有注重实录的传统,且希冀在事件描述中给人以道德教化。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为后世笔记小说开拓了题材、确立了基本精神,此期间的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比如,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者干宝,在晋元帝时期任佐著作郎一职,为编修国史的史官。
因此,鲁迅先生对此期间的笔记小说有“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的判断。简言之,魏晋笔记小说的创作性质为“采录传闻”,秉笔实录当朝事件,非有意虚构。笔记中虽然有文学性的虚构叙事,但依旧在不背离历史背景真实的前提下展开。
后世笔记小说多沿用魏晋六朝志人志怪的叙事视角,以记事者的角度客观记录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人物的姓名与籍贯等具体信息。书中屡见“秀州天宁长老妙海时在彼县,亲见之”“小二至庆元时尚存,安国长老了祥识之”“泉州僧本傅说”之类的句子,借他人之口来佐证自己记载之可靠,强调所录内容的真实性。
唐之后,笔记小说就内容而言,多具有民间性及社会性的特征,多述各地风俗怪谈。比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中有《叶限》一文,记录古代邕州地区百越民族的口传故事,为世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灰姑娘”类型故事。至宋,大量笔记作品记录诗歌本事与诗人言行,成为后世诗评家所沿用的笔记体文学评论形式。而以洪迈《夷坚志》为代表的志怪类笔记作品,细述宋代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逸闻、掌故、民俗等,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史料参考。明清两代笔记小说类文献多有训诂考据之类的内容。清代笔记小说中的边疆地理内容日益增多,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记录当数量的新疆社会民俗内容,其中有关屯田制度及“玛哈沁”的相关记载,为研究边疆史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
学者们普遍关注到笔记小说创作的史学倾向及其内容的史料学意义,对之多有阐述。明代王士禛有“说者,史别也”的判断,认为笔记小说为史家另一种。相对于正史以政治历史为脉络,侧重对典章制度、帝王将相的书写,笔记小说记载了大量平民社会的生活,拓宽了史料的范围,弥补了正史对民间关注度有限的缺憾,成为正史的重要补充材料。
(摘编自司聃《笔记小说: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最早的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笔记小说是笔记体式的短篇故事。
B.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驳杂,无法厘清现实真假。
C.后世笔记小说源自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
D.笔记小说面世伊始就受史学影响,注重实录,同时有文学性的虚构叙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介绍笔记小说起源、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古代笔记小说有史料学价值。
B.文章引述鲁迅的评论,论证魏晋笔记小说的创作性质为“采录传闻”的观点。
C.文章比较正史与笔记小说的不同,是为了论证正史重政治,对民间关注有限。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证,第五段按朝代先后的顺序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笔记小说虽然难免虚构叙事,但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有史料价值。
B.魏晋六朝之后的笔记小说赓续传统,客观叙事,书中常强调所录内容的真实性。
C.拓宽史料范围、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体现了笔记小说的史料学意义。
D.中国笔记小说与正史有机融合,全面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发展面貌。
2、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对于诗,禅家的工具并不是都有用,诗家只是挑自己需要的。这可以化简些,说只是“诗作”和“作诗”两个方面有某种性通之处。
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北省宜昌市东湖高中等高考仿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 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黑龙江青冈县一中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 湖南省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2025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英语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省丹阳中学2025届高考英语二模试卷含解析.doc
-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数学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2025届四川省眉山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湖北省咸宁市五校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