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日本战后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论析.docVIP

日本战后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论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战后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论析

曾晶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2级本科4班,陕西汉中723000)

指导教师:刘清河

[摘要]战后的日本不仅是政治上的特殊时期,同样是文学发展的特定阶段,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在彰显人性、社会伦理、价值判断方面体现出重要意义,同时,从该类小说的文本角度考察,在众多构成要素上体现出欧美文学理论与本土理论的融合。战后派作家的知识者题材小说在艺术手法和风格、类型的表现方面都为烘托主题作出了理想的铺垫,成为研究日本战后社会现实的一个窗口。

[关键词]日本战后派作家;知识分子命运特征;时间;心理;叙述人视角;语言

日本战后处于一个起伏动荡的夹缝时期,在历史学家失语的情况下,文学对于历史的呈现与诘问凸现出来,作家并没有漠然置之,忧愤为文,命蹇而不遁世。文学评论家吉田精一在《现代日本文学史》中提到:“最有资格代表‘战后文学派’的特点是那些在战后初次获得个人地位的作家,是一批集合在《近代文学》(昭和二十一年创刊)(1945年)周围的作家和文艺批评家,正是由于这些作家,才产生了战争时期以及战后没有的新文学。”[1](P177-P178)“战争”母题成为战后派作家的普遍经验,他们在历史清理和人性反省中探察悲剧的成因。塞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谈到知识分子应具备的三个标准是:人文立场、代表社会良知及具有批判精神。从这个角度讲,知识分子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承担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成为检验社会的试剂;二是可以成就作品的理想和信念。日本战后派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和精神境遇的审视,体现出一种深切而真实的抚慰与疗救,是日本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现象。

统观日本战后派文学中为数众多的知识者题材的作品,知识者的命运描写主要以两类人为代表:一是陷入社会泥淖里的“小人物”;二是理想、信念坍塌的学子。两类知识者所演绎的生存状态衍生出了共同的命运悲剧。

“小人物”——社会泥淖里的彳亍者。井上靖的《梦中桧》中的诸多人物,佐多稻子的《树影》中的穷画家等颇具典型。“小人物”的生命是知识者人格的多重组合,在这些作品中,人在泥淖一样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诸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冷酷无情、尴尬难堪的束缚与挤压,其存在意义荡然无存,人的存在沦落到了极为悲惨可怜的境况。军国主义、资本主义的颓靡所要销蚀的正是“小人物”们的生命。《梦中桧》的“桧”的寓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揭示意义。小说原名“竖桧”,原是一种长绿乔木,幼时与桧树极象,传说这种树总是梦想“明天会成为桧树的”,它在日本是“梦幻”、“泡影”的代名词。

侵略的战争场景,忽而是凄苦的精神生活。男主人公北山年夫的心理活动在潜伏的爱意与虚妄之间徘徊。“人生否定论”、爱情、忏悔三者交织在一起,以一种梦幻般的意识流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男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自我的追问都通过堀川仓子的脸外现出来,时而是令北山年夫倾心爱慕的美的化身,时而是侵略战争跟踪问罪的钢鞭,时而又是其自身剖肝裂腹的利刃。心理分析小说,揭示的不是一般的心理,是一个人心理的复杂性,有上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是战后派作家成功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证明。他们成功窥视人性经久不息的涌动层面,由人的内在生命来表现人性,表现男女情爱。心理现实主义的探索冲破了陈旧的人物形象仅靠单一行动表现的手法,技术不断成熟。变态的人物心理使悲剧和苦难转化为一种审美情境,表现了作家对生活的美学判断,作者对人物内心隐秘层层剥茧式的揭露,对主人公情绪、生存心态和生活感受的剖析式书写,对于社会的拒绝与抵制这一精神主题,本质上切入了海德格尔所期望的那种生存的“本真性”。在《脸上的红月亮》中,男女主人公自我游移于沉溺与超脱、迷狂与清醒之间。作者受普鲁斯特的影响,在心理刻画中注重潜意识挖掘,着力追求人性本真的还原,将对社会的行而上思考内化为男女主人公的潜意识流,以一种诗化般的韵律表现出来。这种心理描写综合了幻觉蒙太奇多维透视技巧,展现给读者一幅深邃的内心图卷。通过对知识者内心的细致刻画,作者表达了自身对时世的哲学思考:无论是战乱时期,还是“和平”时代,知识者的悲剧都是无法根除的,身体和精神的他杀与自杀都是政治意识形态所造成的,悲剧以不同的方式重复着、延续着。尽管作者有意潜入人物内心发掘其最隐秘处的人性,但并没有超出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去渲染和虚构,而是在体现真实的同时进行艺术概括。

反抗、虚无、孤独成为战后派作家笔下知识者命运的三个特征。反抗是面对昨天世界的态度,虚无是反抗后的心理效应,孤独则是普遍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心灵的健全发展和理想社会的生活,渴望人与人之间精神的相通与相知,但当这种追求无法实现时,他们就陷入了虚无与孤独的泥淖中,这样的悲剧是由社会所造成的。“悲剧的人”的文学形象在战后派作家笔下得到了深刻的表现。圆形人物的塑造是他们创作的一个突出实绩,同时也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