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效课堂精研】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高效课堂精研】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2/201《三国志》里讲刘备是双手很长,可以摸到膝盖,然后耳朵很大,自己能看见自己的耳朵;《晋书》里讲晋武帝也是手能垂到膝盖以下。《陈书》里讲陈高祖、陈宣帝都是如此。《魏书》里讲魏太祖是广颡(sǎng额的意思)大耳,《北齐书》讲齐武帝长头高颧(quán大笑时脸部隆起的位置),齿白如玉,如此等等。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佛教文化(1)历程①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2025/2/204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佛教文化(1)历程①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

2025/2/2051.(2012海南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2025/2/206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2025/2/207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佛教文化(1)历程①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③隋唐时期,佛教完成本土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

2025/2/208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佛教文化(1)历程①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③隋唐时期,佛教完成本土化④宋明时期,佛教被理学融合

2025/2/209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佛教文化(1)历程(2)影响①思想上,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念

2025/2/2010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佛教文化(1)历程(2)影响①思想上,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念②文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和内容“天神复又问:‘此大白象,有几斤两?’君臣共议无能知者…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杂宝藏经》卷一《弃老国缘》

2025/2/2011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佛教文化(1)历程(2)影响①思想上,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哲学观念②文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和内容③艺术上,影响了中国的绘画与建筑艺术

2025/2/2012

2025/2/2013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佛教文化(二)吸收西方文化1.早期西学东渐(1)背景①宗教改革后天主教急欲扩大影响

2025/2/2014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佛教文化(二)吸收西方文化1.早期西学东渐(1)背景①宗教改革后天主教急欲扩大影响②新航路的开辟

2025/2/2015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佛教文化(二)吸收西方文化1.早期西学东渐(1)背景(2)历程①明末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2025/2/2016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吸收佛教文化(二)吸收西方文化1.早期西学东渐(1)背景(2)历程①明末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②17世纪,清政府重用来自欧洲的人才

2025/2/2017“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阙略,非偶然也。”——《清史稿·汤若望传》

2025/2/2018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二)吸收西方文化1.早期西学东渐2.近代西学东渐(1)历程①甲午战前学器物

2025/2/20193.(2022湖南6)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

2025/2/2020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二)吸收西方文化1.早期西学东渐2.近代西学东渐(1)历程①甲午战前学器物②甲午战后学制度

2025/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