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聚焦安徽淮南梅花闹春,共探自然之美与文化传承——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学案
一、热点时事引入
2025年2月18日,正值雨水节气,安徽省淮南市舜耕山风景区梅园里,梅花在春日暖阳中竞相绽放。江淮地区的这片梅园,一时间成为人们赏春的好去处,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赏花拍照,尽情享受美好春日时光。梅花作为中国传统名花,不仅以其娇艳的姿态和清幽的香气令人陶醉,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此次淮南梅花闹春的景象,为高考语文写作中自然之美、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主题提供了丰富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议论文写作要点剖析
(一)审题立意精准把握
面对以此为主题的作文题目,精准审题立意至关重要。从自然之美角度,淮南梅花绽放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凸显自然之美对人们心灵的滋养和审美提升的重要性;从传统文化角度,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高洁等品质,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强调传统文化传承对民族精神塑造的推动作用;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角度,游人赏梅这一行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意义。据此,立意可围绕领略自然之美,滋养心灵世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亦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筑美好家园等多元角度。
(二)论据素材巧妙运用
事实论据
杭州超山梅花节,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梅。超山的梅花品种繁多,有唐梅、宋梅等古老品种,展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价值,可用于论证自然之美和传统文化的论点。
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众多咏梅诗词,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梅花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为相关论点提供支撑。
日本的樱花季,民众纷纷前往公园赏樱,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樱花树,营造优美的赏樱环境,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服务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述。
理论论据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大自然的美无需言语,淮南梅花之美正是大自然的馈赠,为论点增添理论深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突出文化在民族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梅花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彰显理论魅力。
运用论据时,需依据论点精心筛选,合理分析,使论据与论点紧密结合,增强论证说服力。
(三)论证结构严谨搭建
并列式结构
论述淮南梅花闹春,可从自然之美呈现、传统文化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并列方面展开。阐述自然之美呈现,分析梅花绽放的美景对人们视觉和心灵的触动;论及传统文化传承,讲述梅花在诗词、绘画等文化艺术中的体现;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举游人赏梅活动中人与自然的互动,层次分明呈现全貌。
递进式结构
开篇点明淮南梅花闹春这一热点及其带来的视觉与文化冲击,引出主题;接着剖析当前自然之美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人与自然关系面临的挑战;然后探讨自然之美、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重要性;最后提出进一步欣赏自然之美、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议与展望,层层递进剖析内在逻辑。
三、实战演练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5年2月18日,安徽省淮南市舜耕山风景区梅园梅花绽放,吸引游人赏春。请结合材料,以“自然之美与文化传承”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写作指导
立意方面:紧扣“自然之美”“文化传承”核心,可立意为青年学子关注自然与文化,为传承文化中的自然之美贡献力量;聚焦自然景观与文化现象,探讨如何通过欣赏自然之美实现文化传承;立足社会发展,分析自然之美与文化传承在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战略价值与发展路径。
论据选取:当代素材选取其他地区赏梅或自然景观与文化结合的成功案例,如南京梅花山赏梅活动;放眼国际历史,借鉴欧洲园林文化中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经验;结合自身对自然之美和文化传承的感受,如家乡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感悟等,丰富论据层次。
结构安排:采用递进式,开篇以淮南梅花绽放引入,强调自然之美与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中间剖析自然之美与文化传承现状、面临挑战与机遇,借鉴相关案例论述;结尾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自然之美与文化传承协调发展,激发社会责任感。
(三)范文示例
于自然之美中寻文化传承之光
在时光的流转中,自然之美宛如一首永恒的诗篇,而文化传承则是诗中跳动的灵魂。2025年2月18日,安徽省淮南市舜耕山风景区梅园梅花绽放,那一片烂漫的花海,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唤醒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引发我们对自然之美与文化传承关系的深刻思考。
自然之美,是心灵的滋养源泉。淮南梅花在春日暖阳下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花瓣层层叠叠,花蕊纤细金黄,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聚焦我国外汇市场稳定运行,论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 学案.docx
- 从下一代智慧交通系统看科技与社会发展——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 学案.docx
- 聚焦宁国5G赋能,论数字化转型升级——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 学案.docx
- 从益阳沅江禁捕行动看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 学案.docx
- 剖析首发经济政策,助力高考议论文写作——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 学案.docx
- 聚焦益阳沅江禁捕行动,论生态保护与监督责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 学案.docx
- 从湖南新田纪检监察看基层治理与制度完善——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 学案.docx
- 聚焦安徽中小学生在校午餐午休建议,共探教育民生与学生成长——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 学案.docx
- 聚焦微短剧监管,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 学案.docx
- 聚焦长沙税务助力,论企业发展与政策支持——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 学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