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5年全国卷2025高考历史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七民国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含解析.doc

近5年全国卷2025高考历史选择题13个高频考点七民国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七、民国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推举理由】2020-2024五年高考15套全国卷,本学问点共消灭选择题9道,考查频率60%。

【学问点复习】

阶段特征

总体

从民国成立至国民革命失败(1912~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深入进展时期。

政治

新制度的创建,新道路的开拓。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世界被扫荡,新的制度创建起来。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打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头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成功。

经济

三者并存,多元进展。中华民国时期,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进展供应了肯定的有利条件,消灭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中国共产党依据社会冲突的变化调整土地政策。

思想

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反映了中国人民力求使中国由贫弱变为富强的猛烈愿望,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融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宽敞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忱,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究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逐步中国化,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成功。

主干学问排查

一、政治: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概况

(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主要事例有:掌握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掌握中心政权,消灭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2.五四运动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头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共产党成立

(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消灭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3)影响: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

(1)兴起: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2)成就:北伐战斗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进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裂开,国民革命失败。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进展

1.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背景

①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进展的政策。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乐观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临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1912—1919年,民族工业进展快速,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进展最快。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进展快速);短暂。

(4)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

2.民族工业的萧条(20世纪20年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动荡,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三、文化:民国前期思想领域的新成果

1.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袁世凯专制、尊孔复古。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进展,资产阶级力气壮大。

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特点

①把救亡图存与思想改造相结合。

②生疏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探究。

③从学习西方文明转向学习苏俄。

(5)影响

①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制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展。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促进。

(2)概况: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成功》《布尔什维主义的成功》等文章,领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9年,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98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