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民族文学论文: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演变轨迹与价值选择
内容提要:从学科发展的规律性来看,系统寻绎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发展的轨迹和样态,在反观历史的维度上展望未来,是民族文学研究后续开展的前提。对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进行批评之批评是考察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理论确立和精神指向的重要视角。新时期以来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大体经历了共名时代的学科确立、转型期的多元活力以及新世纪以来的互动探索三个阶段,呈现出来的价值选择和理论方式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学科确立;边缘活力;学术互动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自初就具有明显的一体规划建设、国家文化普查等内涵,经过自上而下指导而进行的少数民族文学遗产之搜集和整理以及族别文学史和文学概况之书写,新时期之前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从无到有初具形貌。而要考察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理论确立、精神指向和时代文化等学科性层面的内容,对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进行批评之批评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价值选择、理论方式和批评态势,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既有成果的维度和深度,并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参照。
一、共名时代中的学科确立
新时期以来,随着政治界和文艺界的拨乱反正,中国文艺界对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经过关于
“现实主义”人性、人情、人道主义方法论热等诸多讨论,逐渐由之前“政治阐释”的话语模式进行着向多元化批评的“转型”。在这种文化语境中,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表现出丰富的特点。
其一,在新时期空前热烈的讨论和变革中,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保持着共名共新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首先体现在文学制度方面:进入新时期,随着整个社会对政治实用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的反省和反思,我们的整体文化结构出现了新的调整,尤其是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得到了新的阐释。可以说,新时期的到来意味着全新的现代性社会文化设计的启动。在文艺政策方面,新时期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而是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这意味着,新时期党对文艺的干预显然与之前不同,文学评价的尺度和准则不再单一以政治有用来论,日益多元化。在对文艺政策和方针进行调整的同时,新时期的文学体制也得到了重新建构。
从文学制度方面,新时期中国文学研究所进行的现代性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文学评奖制度的建设实现了文学评价从惩罚到奖励、化被动为主动的转变;二是文学机构和传播向民间和审美本位回归。在这两方面,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与中国文学研究几乎是同步的。
新时期以来,文学评奖成为重要的文学现象,以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为先导,设立的文学奖项为数众多。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代中后期,伴随着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对审美自律和文学自主的强调,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主要就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和少数民族文学的归属进行学术讨论,主要的成果如玛拉沁夫的《中国新文艺大系
(1976-1982少数民族文学集·导言)》(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版)、莫福山和刘万庆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标准和特点的讨论综述》
(《文艺研究》1984年第6期)以及《民族文学》和《民族文学研究》评论员的《民族特质·时代观念·艺术追求-—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的几点理解》(《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4期),他们在阐释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意识和民族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并关注到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以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后续突破等问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学术求索。
二、转型期的边缘活力:学术活力与多元共生
20世纪90年代,在商业文化和大众传媒市场化运作的双重夹击下,文学批评在社会文化中的位置、批评家和批评对象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虽然在批评模式和话题选择上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在多元价值体系的文化现状中,批评方法蜂拥而至,批评热点层出不穷、文学事件热闹非凡,但是表面繁华的内在却包含着明显的价值分化甚至对抗,90年代文学批评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却表现出别样的特点。由于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性,少数民族批评家在观照少数民族文学时,就自然与热闹的文学热点讨论和呈扩张之势的商业市场意旨保持了
距离,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从文学批评内在本质出发,注重学理性和理论建构,表现出这个时代难得的学术开放性和诉求。在少数民族作家作品批评方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对民族历史的寓言书写和文化现实的理想吁求愈加成熟和自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独立学院转设后资源依赖困境与规避策略研究 【课题申报书】.pdf
- 2024年度浙江省党政机关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行测》题 .pdf
- 2025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计算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pdf
- 2025年动物园工作饲养员岗位职业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docx
- 应用文写作--对Using fitness apps to monitor health 讲义 -2025届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英语试题 .pdf
-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综合处理2025 .docx
-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汇编 讲义 .pdf
- 产教学研深度融合赋能地方高校计算机新质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课题申报书】.pdf
- 2025届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逻辑关系讲解(共十大)清单(素材) .pdf
- 2025年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考试题库附答案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