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开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就文化而言,最有价值的往往是正在生成和正在消逝的部分。对处于第三次文化裂变【注】
中的乡村社会而言,正在生成的便是信息化、全球化及其所带来的种种新的文化观念、生
产生活方式和美丽乡村。而正在消逝的则是乡村社会数千年建构起来的宗族伦理、文化规则、
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其存在的空间——传统村庄。
作家们敏感地意识到作为传统乡村社会实体的一些“村庄”,正在成为逐渐远去的文化
背影。这与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和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由此,作为亲密关系存在空间和
宗族伦理文化生成地的村庄正在解体。正是由于村庄成为一种正在消逝的文化,新乡村叙
事才集中爆发出了从未有过的书写“村庄”的热潮,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阿来
的机村、贾平凹的清风街、孙惠芬的上塘村、梁鸿的梁庄等。作家们尽管风格各异,但却
不约而同地开始与自己心中的“村庄”做最后的告别,有的甚至直接将作品命名为《即将
消失的村庄》(赵本夫)、《最后的村庄》(曹乃谦)。这批书写村庄的作品,以不同的
方式表达了留住村庄的情怀,并由此生发出文化“乡愁”主题,为正在消逝的村庄唱出深
沉的挽歌。
这曲多声部的挽歌,唱出的是具有深远历史回音的“乡愁”主题。这个时期的乡愁,既
不同于鲁迅所说的“侨寓文学的作者”们“隐现着”的“乡愁”,也不同于余光中远离故
土的“乡愁”。鲁迅所说的那些“侨寓”北京的作家们对故土的“胸臆”,只是居住在城
市里的人对故土的怀恋和想象,诸如“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事实上,
也应包括沈从文之于湘西。而其时的贵州、榆关、湘西都还是完好无损地存在着、延续着
的乡村社会,他们“愁”的只是自己主观上的怀恋、想象和与他们生活的城市之间的文化
反差。所以说,那时的乡土文学与其说是在写乡土,不如说是在写作家自己的“胸臆”。
谢有顺曾用“‘存在’的乡愁”来区别先锋派作家们与此前乡土作家们的“‘文化’的乡愁”。
而事实上,在乡村社会的第三次文化裂变中,作家们所面对的不断变化的乡村社会,在某
种程度上都具有文化消逝的特征,不管用树碑立传、记录苦难,还是神化、美化甚或丑化
方式与之作别,都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生离死别”,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
(摘编自李震《新乡村叙事及其文化逻辑》)
材料二:
文化自觉的提出最早来自费孝通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是从人与人的关系角
度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的成果。由中华民族的“大混杂、大融合”格局所
形成的“和而不同”“多元交融”“多元统一”文化,启发费孝通提出兼容并包、互利共生、
共存共荣的文化自觉思想。在费孝通的思想脉络里,文化自觉理论是他从关注利用现代技
术富国强民的经济政治建设,转向关注利用文化心态安民遂生的文化建设的标志。这一思
第1页共8页
想上的转向,代表了费孝通对乡土中国之现代化的体悟,从物质文明延伸到了精神文明、
从社会生态扩展到了社会心态。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记住乡愁”其实就是乡土中国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和
中国式现代化保持文化自觉的体现。乡愁除了包含恋土、思乡的复杂情感外,作为一种隐
喻城乡关系、乡民认同的观念话语,也包含着价值诉求和伦理意义,如理想追求、身份认同、
精神寄托等。有学者认为,“记住乡愁”是对“乡愁”这一中国传统话语的传承和现代化
转换,为乡村伦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构提供了道德与文化的“根”,也成为乡村振兴战
略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愁”成为人们重归
故乡的精神动力。无论是单纯思念家乡的返村乡民,还是为了支援家乡建设的返村乡贤,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落叶归根”的精神动机而返乡,也就是出于对家乡的文化认
同而非仅仅是对经济发展机会和政策倡导的认同。因此,乡村振兴所要实现的应当是一个
以文化认同撑起乡愁、留住乡愁的乡村,而不是一个只有城市文化而丧失乡愁底蕴的乡村;
是一个“文化实心化”的乡村,而非一个“文化空心化”的乡村。这种基于文化自觉的深
层认同,也同样可以作用于城市,乡愁记忆是所有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种乡愁记忆生成了落叶归根的观念,让人们与家乡建立了精神纽带,这是传统中国城
乡人才流动循环的原因所在,也是化解现代中国城乡融合难题的策略之一。费孝通曾在《损
蚀冲洗下的乡土》一文中提到,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是一种桑梓情谊、
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来的精神。中国人一直有着强烈的“根”文化,这个根就
是供给他生长和教育的社会:小之一家一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x
-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docx
-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docx
- 2024江西江铃专用车辆厂有限公司招聘6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河南安建建设工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安徽黄山阳光电力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招聘29人(第一批次)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度国铁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第一批公开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拟录用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2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陕西咸阳亨通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业务部直聘用工招聘14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四川雅茶贸易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和考察聘用人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中国烟草总公司辽宁省公司公开招聘拟录用人员(16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江苏连云港中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毕节]2025年贵州毕节市引进人才64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度中国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福建省厦门盐业有限责任公司春季人才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绿能有限公司职业经理人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 2024年安徽滁州郊源阳光电力维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招聘41人(第一批次)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