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超敏反应常德基础医学系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课件.pptx

超敏反应常德基础医学系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敏反应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系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一、超敏反应的概念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经致敏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引起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超敏反应的概述二、超敏反应的类型根据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不同分Ⅰ、Ⅱ、Ⅲ、Ⅳ四型。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超敏反应,也称过敏反应,可以发生于局部或全身,其特点是:①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②由IgE抗体介导,补体不参与;③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无明显组织细胞损伤;④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一、参与反应的物质变应原种类多呼吸道---花粉、尘螨、霉菌和化学物质等。消化道---鱼、虾、肉、蛋、海产品和牛奶等。皮肤-----昆虫的毒素、化学物质等。人工注射--化学药物及异种动物血清等。(一)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IgE及其受体(二)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晚期反应和负反馈调节。(三)生物活性介质:组胺、激肽原酶、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四)一、参与反应的物质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二、发生机制致敏阶段变应原初次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的IgE抗体,IgE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Fc受体结合,形成的结合有IgE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成为致敏细胞,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其状态一般可持续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一)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二、发生机制发敏阶段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致敏机体,与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和合成活性介质的阶段,一般只有多价变应原与致敏细胞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gE分子结合,使细胞表面的IgE受体发生交联,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的活化反应,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颗粒内储存的介质,如组胺、激肽原酶等,并能新合成一些活性介质,如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和前列腺素D2等。(二)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二、发生机制效应阶段效应阶段是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相应器官、组织,致使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理变化阶段。主要表现为: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黏膜腺体分泌增加,引起痒感等。(三)

致敏阶段发敏和效应阶段(1)变应原IgE(2)肥大细胞致敏(IgE与肥大细胞结合)(3)肥大细胞活化(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4)生物活性介质的病理效应三阶段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三、临床常见疾病过敏性休克(一)呼吸道过敏反应(二)消化道过敏反应(三)(四)皮肤过敏反应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三、临床常见疾病过敏性休克1、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最常见,多见于再次使用时,也可见于初次使用时。此外普鲁卡因、链霉素、有机碘、氨基比林、维生素B1、B12等药物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2、血清过敏性休克:临床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如马破伤风抗毒素(TAT)、白喉抗毒素等治疗疾病和紧急预防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一)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三、临床常见疾病呼吸道过敏反应常因吸入花粉、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等引起。1、过敏性鼻炎: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等。2、支气管哮喘:发作性伴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或自行缓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