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3.9赤壁赋知识分子苏轼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3.9赤壁赋知识分子苏轼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学问分子苏轼

苏轼生于宋仁宗景三年,即1037年1月8日。他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封建学问分子家庭。

苏轼八岁入乡校就读,由于他学习成果优秀,在近百名学生中只有苏轼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其次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苏轼光芒耀眼的才华被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所赏识。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将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为人正直,在外地作地方官时,他一方面对新法有利的一面作一些贯彻,如免役法、青苗法等;另一方面他更多地看到推行新法中的流弊,他对新法又提出激烈指责。后来司马光上台全面推翻了王安石等所推行的新法,苏轼对司马光的做法也提出了指责看法。他曾和司马光就免役法的存废问题绽开了激烈争辩。争辩中他对司马光的顽固看法极为愤慨,连声说:“司马牛,司马牛!”

1079年,内争激烈,有人诬说苏轼一首诗中有反对朝廷的意思,朝中就派人把苏轼抓到京都关进监牢,这就是“乌台诗案”。经过营救,苏轼半年后出狱,接着被贬黄州。苏轼并不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念,变得非常消沉,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写道:“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在黄州期间虽然政治上受打击,一点权力也没有,可他仍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

苏轼晚年再次遭打击,被谪贬到海南岛的惠州、儋州,生活极其艰苦,租了几间公房居住,却被地方官赶了出来,在黎族人民帮助下,他和十几个穷学生一起亲自动手盖了五间草房。他在海南荒岛的谪居生活,使他和当地黎族人民结下深厚友情。他还专为黎族设计了一种既可挡雨又可挡太阳的帽子,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东坡帽。”

苏轼的一生虽然曲折坎坷,封建统治者常常迫害他,使他经验了种种熬煎,但是由于他在诗、词、散文、书法以及绘画等方面取得了宏大成就,又到处想着百姓,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政绩卓著,所以百姓都很爱戴他,为他立祠盖庙,用各种方式纪念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8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