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甘肃省定西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VIP

甘肃省定西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届定西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成一家之言”,即在叙述历史中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司马迁的一种创新。由于《史记》是一部

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体大思精,因而熔铸在其中的思想体系也是宏阔而博大的。例如其中的天人观、政治

观、经济观、历史观、战争观、民族观、道德观、人才观等,都体现了司马迁的看法,代表了当时最进步

的思想。因为司马迁述史要拿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来回答历史是怎样变化发展的,所以他不与圣人同是非,

突破了旧的思想传统和官方哲学的框架。这种创新思想,集中地表现在赞扬道家以及为商人、游侠立传这

几个方面。班固在其所著《汉书·司马迁传》中批评说:“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敝也。”班固所批评的司马迁之“敝”,恰恰

是司马迁思想中光彩夺目之“长”。司马“论大道则先黄老”,肯定文景之治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而取得的

升平;述货殖为商人立传,肯定商人促进生产发展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颂游侠且为其立传,肯定这一类

人能够牺牲自己而救人之急的道德。实际上,司马迁通过颂黄老、商人、游侠来表达他对开明政治的向往,

对人民求利和反强暴的肯定。这些思想正体现了《史记》褒贬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尺度不受统治阶级正统思

想的约束,而在一定程度上从被压迫人民的利益来立论。这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进步的思想。

(摘编自张大可《〈史记〉导言》)

材料二:

《史记》在继承前代文化的同时进行新的创造,大胆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这是《史记》的思想内

核,也是全新的文化标识。

纪传体以人为核心,原因是人的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先秦以来人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古代学者曾说

司马迁有“爱奇”倾向,实质上就是对奇人、奇事的推崇。司马迁的笔下,不仅有历代帝王、贵族,更有

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些丞相,“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虽然“列

侯继嗣”,但也不能进入传记。相反,一些底层人物,如刺客、游侠、商人等,因有值得称赞之处而进入传

记。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人心向背关乎国家命运。仁爱之君,视民如子,得民心,得天下;残暴之君,

视民如草芥,失民心,失天下。《高祖本纪》中刘邦总结自己取天下的原因:“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

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认为,历史的发展要靠人的力量

来推动。《项羽本纪》中项羽临死前称“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批评道:“过矣”“岂不谬哉”!

显然,他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他本人。《伯夷列传》甚至对“天道”提出疑问。司马

迁同时强调,人要顺应时势,社会发展靠人,但也不是靠一人之力。正如《刘敬叔孙通列传》所说:“千

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司马迁要通过历史“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殷本纪》展现王朝兴衰过程,

“兴”“复兴”“衰”“复衰”“益衰”出现多次,线索清晰。《高祖本纪赞》说:“周秦之间,可谓文敝

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谬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说明汉采取了相应的变革措施,

使社会得以进步。从秦楚之际到刘邦建国,社会急剧变化,《秦楚之际月表序》对这段历史做了高度概括:

“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指出陈涉、项

羽、刘邦是这段历史中的三个重要人物,观察分析非常透彻。司马迁也注意到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如“十

表”,《三代世表》起黄帝,迄西周共和;《十二诸侯年表》起共和,迄孔子卒;《六国年表》起周元王元

年,迄秦二世灭;《秦楚之际月表》起陈涉起义,迄刘邦称帝。司马迁用共和、孔子卒、秦亡、陈涉起义、

刘邦称帝等作为“表”的分界线,可见他对历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认识。《平准书》说“物盛则衰,时极而

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初中试题分享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