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专项突破(含突破训练).docx

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专项突破(含突破训练).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专项突破(含突破训练)

【必备知识】

常见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松梅菊竹寓高洁;杜鹃鹧鸪啼凄凄,常表哀怨、思归;梧桐落叶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表惜别怀远;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寓兴衰等。

事物形象与景物形象的区别:事物形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主要是通过多个形象组成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解构】

步骤一:总结概括物象:找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如在陆游的《苦笋》中,“苦笋”就是主要物象。

步骤二:分析物象特点:

关注描写用语:从诗句中找出描述物象特征的词语,如“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写出了苦笋耿介、苦节的特点。

分析内在神韵:结合诗句整体意境及作者情感倾向,把握物象的内在精神品质。如杨万里《野菊》中“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体现野菊即使无人欣赏,也依然保持幽色、妙香的高洁品性。

步骤三:剖析所托之情:

结合作者经历: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观念等,有助于理解其借物所抒之情。如辛弃疾多借词中事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明确情感主旨:分析作者通过物象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生态度或社会理想等。如虞世南借《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所咏之“蝉”便是诗人的化身。

【专项突破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试题。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②。

岭色随行掉,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上书押击朝政,被贬为徐闻县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②霏微:迷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枫叶”“凉蝉”紧扣题目中的“秋”字,也暗含诗人当时的心境。

B.颔联写两岸景色,远近结合,景物色彩相对柔和,略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

C.颈联中的“随”字,将两岸的山色随船行而不断变换色彩的情状写得生动形象。

D.江面上的波光洒满前来送别的客人衣服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2.诗歌尾联是化用曹操《短歌行》中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鹊”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都出现,其比喻义和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红梅三首①(其一)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②。

注释:①作者贬谪黄州期间,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而作。②“诗老”指石延年,其《红梅》诗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句。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抓住红梅在百花过后的冬季才开放的特点,把红梅比作内心感情丰富细腻而多愁“贪睡”的美人,颇具情态。

B.首联以“恐”呼应“愁”,以“冰容”写红梅外表,写出梅花担心自己不合世俗,害怕招致猜忌的矛盾与纠结。

C.中间两联写梅花呈现桃杏之色,不过是喝过酒后“酒晕”浮上“玉肌”之故,但外人不理解,梅花因此而感到“寒心”。

D.尾联对“诗老”只知道借形色来分辨桃杏与梅花的肤浅做法予以批评,体现出宋代诗人喜欢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4.托物言志是咏物诗的常见手法。请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颔联简要分析“所托之物”的特点和“所言之志”的具体内涵。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四时读书乐

翁森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①,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②,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③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注]①羲皇侣:隐士,这里指诗人自己。②林薄:草木生长茂密之处。③短檠:一种油灯的代称。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北窗高卧”呈现读书的闲适之趣,陶渊明“南窗寄傲”融入归隐的傲世情怀。

B.诗人调动不同感官观察时节,通过视觉描绘夏的活泼趣味,从听觉角度渲染秋意冷清。

C.诗人体味读书之乐,好比煦暖南风、瑶琴一曲,又如在秋天霜夜赏玩高悬的明月。

D.两首诗的构思相同,描绘季节景物起兴,直抒“读书之乐”结尾,其间情景交融。

6.“树”和“叶”物象相同,为什么“昼长吟罢蝉鸣树”句用“树”,“昨夜前庭叶有声”句用“叶”?请结合《说“木叶”》相关观点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

文档评论(0)

高中语文新课堂名师团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高中语文教学辅导,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试卷命制等业务,团队专注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分析,我们的目标是“成就梦想,博闻实现”,团队名师竭诚为您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