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桂枝香·金陵怀古
一座金陵城
千古相思意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从意象入手,体会意境特点,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
2.通过设计问题,合作探究,深入把握诗歌内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在鉴赏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3.理解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文情怀。
导语设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
同样是面对古都金陵,韦庄看到的是细雨飘飞、杨柳葱茏的金陵,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刘禹锡看到野花盛开、燕栖旧巢的金陵,想到昔盛今衰的无奈。王安石的这首词又有怎样的意趣呢?上节课我们随诗人“登临送目”,一睹金陵壮丽山水;这节课让我们由见及思,探究诗人的所思所想。
知人论世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他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歌创作上,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在词的创作上,虽然作品不是很多,但也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丽风气的影响。
创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还有一种说法是,该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时间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廿年仕宦生涯,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解题
“桂枝香”:词牌名,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金陵:此名源于楚威王熊商于此建金陵邑,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南京是“位于南方的京城”之意。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
参考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萧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初读诗歌
自由朗诵,理解诗意。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2.点名朗读,其他同学跟随点名同学的朗读,然后评点朗读的技巧。
3.师生合作,把握朗读的语速语气。
情感主旨:
怀人伤己:感慨古人的功业,悲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怀古伤今:感怀古迹的史实,劝勉统治者以史为鉴。
初读诗歌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宋代〕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整体感知
用散文化的语言来归纳词的大意,概述内容。
明确:
上片先点明登临时节,随后写眼前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的确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登临所见
词的下片,感慨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如今只剩下寒烟衰草。但空叹兴亡荣辱没有意义。只有奋起变革,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登临所感
文本研读(思古人)
词人见金陵之景后,想到了谁?抒发了哪种怀古情?
明确:
想到了往昔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生活的达官贵人,想到了隋军兵临城下,还在与妃子们寻欢作乐的陈后主,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想到了“谩嗟荣辱”的千古凭高者,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抒发了建功立业之情;想到了至今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商女,金陵市井充斥着统治者醉生梦死的亡国之音,抒发了统治者的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文本研读(定基调)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
“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
“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文本研读(描景象)
上片围绕这样的景物特点,都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
明确:
1.澄江、翠峰、归帆、西风、酒旗、彩舟、白鹭。
2.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交错,动静结合。
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明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