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桂枝香·金陵怀古;
1.掌握王安石生平以及重要文学成就,了解本诗
的写作背景;
2.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比喻、用典、远近交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
3.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4.学习诗人虽罢相退居依然心忧国家的感人情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卒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
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被二次罢相,
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词牌名: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
题目:金陵,点明地点,今江苏南京,亦称建康,为“三国时期的东吴、东晋,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
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点明题材,即咏史怀古词。;
了解“咏史怀古诗”
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一—忆古事——抒情志;
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彩舟徐行,云烟稀淡,长江波光粼粼,白鹭翔舞,丹青妙笔也很难描画这壮美的风光。
遥想当年,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叹朱雀门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空叹历朝兴衰。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惨淡的寒烟和衰败的枯草。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1.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上片: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
●下片:由所见引发的感慨。
2.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因何而“叹”?“叹”些什么?;
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
②“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
③“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干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千里”二字,景象开阔高远,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贴切、形象、逼真、明丽。写出了长江水的清澈山的青翠、峭拔。;
帆、棹:代指船。西风:照应上文的“晚秋”
酒旗:卖酒的旗帜。
残阳中的归帆,西风中的酒旗,皆为萧瑟流逝之景,但“背”“矗”二字振起,萧瑟而不衰颓。
点拨:动景,近观,白描。
“归”“去”,船家的升帆摇桨的动态感。“归帆”“酒旗”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旅人,由自然景
物写到人的活动,使得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
动静结合。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来结束上阕。;
旷远
这是一幅雄健的故国晚秋图。
壮阔
肃爽;;
作者对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谩嗟”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