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送魏万之京》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送魏万之京》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著名诗歌,表达了对友人魏万远赴京城长安的深切祝福和不舍之情。

课堂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分析诗歌语言掌握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欣赏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本课文概况《送魏万之京》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送别友人魏万赴京赶考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和对友人前途的期盼。诗歌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祝福。

作者简介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生平蜀郡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创作背景1政治动荡唐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2社会动荡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3个人际遇诗人自身经历,朋友离别

文章体裁古体诗《送魏万之京》是一首七言古诗。送别诗它属于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前途的期许。

作品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并对友人赴京赶考寄予厚望。描绘了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和对友人前途的祝福。展现了友人远行的壮阔场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期待。

语言特色《送魏万之京》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前途的真诚祝愿。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感情,体现了诗人朴素真挚的风格。

文章结构1起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渲染离别的气氛。2承主要写送别之情,即抒发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和对朋友前途的勉励之情。3转写魏万的远行和诗人自己的羁绊。4合点明送别地点,寄托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主要人物1魏万诗歌中的主人公,唐代诗人,前往长安应试。2李颀诗歌的作者,唐代边塞诗人,以边塞诗著称。

人物性格分析李白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迈奔放的诗风著称,喜交游,性格豪爽,不拘小节。魏万李白的友人,怀才不遇,渴望仕途,但又充满理想,不愿屈服于现实,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意象赏析《送魏万之京》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壮丽的景色,表达了深厚的情谊。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象,展现了长江浩瀚无垠,壮阔雄伟的气势,也暗示了友人远去的背影,以及作者无限的思念。“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象,将书信与归雁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主题送别之情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前途的祝福。怀才不遇诗歌也流露了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仕途的迷茫。仕途艰险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背景下,仕途的艰险和竞争的激烈。

文章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真挚的友谊和惜别之情。简洁明快全诗语言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情实感,令人回味无穷。平易近人诗歌语言平易近人,没有高深的哲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易于理解和欣赏。

诗歌赏析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诗歌以送别为题,却将送别之情融于对友人前途的期许和对友谊的珍惜之中,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友谊。全诗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读来令人感动。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语言的运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

思维导图主题《送魏万之京》作者李颀内容送别友人情感惜别之情意象长亭、古道、夕阳、边塞语言清新自然

课后小结1回顾学习内容对《送魏万之京》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主题、艺术特色进行复习和总结。2思考学习方法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送魏万之京》的有效方法,如诵读、赏析、联想等。3拓展学习范围尝试阅读更多唐代诗歌,例如李白的其他作品,并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对唐代诗歌的理解。

课后练习(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

课后练习(2)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歌中的哪些意象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你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两句?

课后练习(3)1.理解“孤帆远影碧山尽”的意象。2.分析全诗的思想感情。

课后练习(4)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送别”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课后练习(5)同学们,学习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将你的学习心得与同学分享,并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读后感。

课后延伸阅读(1)唐诗三百首李白诗选

课后延伸阅读(2)唐诗鉴赏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诗歌鉴赏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送魏万之京》。李颀诗歌李颀的诗歌以边塞诗见长,其作品大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壮丽景色以及人物情感,读李颀的诗歌可以加深对《送魏万之京》的理解。

课后延伸阅读(3)李白诗集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唐诗鉴赏学习唐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课后延伸阅读(4)

文档评论(0)

177****66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