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教材】高三一轮复习小说小说—技巧语言学案(含答案).pdf

【新教材】高三一轮复习小说小说—技巧语言学案(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案三散文技巧语言

【考点解读·明确方向】

鉴赏散文的技巧语言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常设置两种题型来考查:表达技巧鉴赏和语

言特色鉴赏。对于这两类题型,均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透彻分

析。

3.1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义)、行文技巧等。

【回顾拓展·回归教材】

例1: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

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

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

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

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节选

《荷塘月色》第四、五两段在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

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四、五两段内容在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时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交融的手法。答题时,先指出手

法,再结合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动静结合、虚实交融手法的,最后概括两种手法所达到的效果。

【答案】①动静结合:“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等句运用了比

喻、拟人等手法,静态描摹荷的美姿;“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一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展

现了荷塘的风姿。②虚实交融:“泻”实写了月光流水般的动感,“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和“如梵婀

玲上奏着的名曲”则虚写了光影的和谐。虚实交融,使人感受到景色的柔和,产生愉悦的情感。

例2: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

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记念刘和珍君》中这一段话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首先,“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文档评论(0)

1120923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