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技术;
;一、来源;百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首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历代有炙法、炒法、蜜拌蒸法、酒拌蒸法、蜜合蒸法等方法。处方用名有百合、炙百合、蜜百合、蒸百合。
《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百合和蜜百合两种炮制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取净百合,置预热后的炒制器具内,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适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翻炒均匀,并继续用文火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净百合,用炼蜜5kg。;;;中药炮制技术;
;一、来源;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首见于汉代《金匮玉函经》。古代有炙法、蜜制、醋制、猪胆汁制、蜜炙、煨、姜汁炒、酒炒等方法。处方用名有甘草、粉甘草、炙甘草、蜜甘草。
《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甘草、炙甘草两种炮制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取净甘草片,将定量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甘草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置预热后的炒制器具内,文火加热,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净甘草片,用炼蜜25kg。);;;中药炮制技术;
;一、来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首见于汉代《金匮玉函经》。古代有蒸法、盐汤浸焙、炒、酒煮、蜜炙、蜜蒸、酒拌炒、姜汁炙等方法。处方用名有黄芪、炙黄芪、蜜黄芪。
《中国药典》2015版载有黄芪和炙黄芪两种炮制品。;取净黄芪片,将定量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黄芪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置预热后的炒制器具内,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黏手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净黄芪片,用炼蜜25kg。;;;;中药炮制技术;
;一、来源;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首见于汗代《金匮玉函经》。历代有蜜炒、炒黄等方法。处方用名有麻黄、麻黄绒、炙麻黄、炙麻黄绒、蜜麻黄、蜜麻黄绒。
《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麻黄和蜜麻黄两种炮制品。;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取净麻黄段,将定量炼蜜加适量的开水稀释,淋入麻黄段??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置预热后的炒制器具内,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净麻黄段,用炼密20kg。;;;;;中药炮制技术;;概念;适用范围;炮制目的;炮制目的;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准备
a.检查炒锅,铲子和盛药器具是否洁净,必要时进行清洁。
b.除去饮片中的杂质、非药用部位,大小分档,称重。
c.称取适量炼蜜,一般每100kg净药物,用炼蜜25kg。并加开水稀释,水量约为蜜量的1/3~1/2。
d.将蜜和药物拌匀闷润至液体被吸尽。
(2)预热用文火加热,将炒锅预热至所需程度。
(3)投药投入闷润好的净药物。
(4)翻炒文火加热,快速翻炒,亮锅底,动作要娴熟。
(5)出锅当药物炒至颜色、不粘手时,出锅。摊开晾凉。
(6)清场按要求清洁相关器具、工作台面及灶具,并归位。
;;注意事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