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解剖与分型2025 .pdf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解剖与分型2025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解剖与分型2025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是指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脑静脉窦

或脑静脉内血栓形成,生脑组织瘀血、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的一组临

床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及体征缺乏特异性,常有误漏诊的发生,延误

最佳治疗时机!

脑静脉系统解剖

脑静脉系统由硬脑膜静脉窦、浅表皮层静脉、脑深部静脉和后颅窝静

脉构成。

硬脑膜静脉窦又称脑静脉窦:由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岩上窦、岩下

窦、海绵窦、直窦、侧窦(横窦、乙状窦)、窦汇组成。

浅表皮层静脉:由大脑上静脉(Trolard静脉)8~12支,引流半球

内、外侧面上部;大脑中浅静脉引流半球外侧面;大脑下静脉(Labbe

静脉)引流外侧面下部。

脑深部静脉:引流至大脑深部的髓质、基底核、间脑、脑室脉络丛等

处的血液。包括基底动脉、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引流两侧大脑内静脉汇入直窦。

后颅窝静脉:包括上组静脉、前组静脉、后组静脉。

图1脑静脉系统解剖内面观与侧面观

脑静脉・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一►直窦—窦汇—乙状窦i颈内静脉

t

目艮静脉►海绵窦一►岩上窦

I•岩下窦

图2脑静脉窦内血流方向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分类

根据受累静脉结构的不同分为三个临床亚型: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

皮层浅表静脉血栓形成和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三者可独立存在,也可

同时出现。

1.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上矢状窦、横窦)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的颅内高压症状是其最主要的表

现,而且往往会伴有相应引流区的出血性梗塞。

影像学表现:A.上矢状窦横断面存在血栓(空三角标志);B.横窦和

直窦显示高密度影,右侧丘脑低密度和水肿;C.轴位显示上矢状窦周

围硬脑膜强化,但血块充满的管腔不强化(空三角征);D.广泛硬脑

膜静脉窦血栓形成。

图3上矢状窦血栓典型影像

2.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海绵窦)

临床表现:明显的眼球突出、球结膜水肿,同时伴有III、IV、VI和

V眼支和上颌支受累的症状。如果影响到岩下窦,则可以出现VI、IX、

X和XI受累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A.右眼上睑下垂及球结膜水肿;B.双侧海绵窦“充盈缺

损”,左上眼静脉见血栓形成;C.明显强化的海绵窦壁内存在无强化

血栓;D.T2I显示蝶窦炎,海绵窦侧壁膨出处不均匀的低信号血栓。

图4海绵窦血栓典型影像

3.皮层浅表静脉的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局限于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的出血性梗塞,主要临床表现为

癫痫部分性发作、偏瘫、偏盲或失语,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往往不明

显。

影像学表现:A.尸检病例显示多发皮质静脉血栓;B.大脑凸面看到静

脉血栓,大多数(但不是全部)皮质静脉血栓是从相邻硬脑膜静脉窦

血凝块延伸而成;C.尸检病例显示颛叶、顶叶和枕叶广泛的出血性静

脉梗死;D.左横窦内高密度血栓,左侧颛叶大片出血性静脉梗死。

图5皮层浅表静脉的血栓形成

4.脑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在CVT中相对少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以丘脑为主的基

底节区结构的受累,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淡漠和无动性缄默

等神经精神症状,如果间脑和中脑受累则会出现昏迷。

影像学表现:A,B.双侧大脑内静脉和直窦血栓形成,丘脑、基底节

和深部白质水肿;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大脑内静脉,

Galen静脉和直窦血栓形成,未见造影剂填充。D.正常DSA侧位图,

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和直窦应显影。

图6脑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治疗

1.抗凝治疗

急性期首选肝素静脉注射,80IU/kg团注,再持续静脉滴注,或选

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Q12ho急性期过后继续应用口

服抗凝剂(如华法林)至少3月,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

2.5〜3.5。

2.溶栓治疗

可选用尿激酶、阿替普酶(rt-PA)静脉或血栓内直接应用,主要用

于抗凝

文档评论(0)

文档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