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docxVIP

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谥号是什么?首先给大家简单地科普一下,谥号指的是中国古代有一定身份或地位的人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言行品德而赐予的一个称号。

谥号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项礼制和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发源于先秦时期,正式形成于唐宋时期,而唐朝更是将它带向了成熟。

死后被授予谥号的人,后人便不再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而是尊称他的谥号,因此谥号又称作“易名”。

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曾经担任过宰相的许敬宗逝世,他是唐朝资格最老的开国元勋之一。关于许敬宗的历史事件,最出名的应当是“他反对群臣,高调支持唐高宗册封武则天为皇后”。

当年唐高宗李治在“是否废掉王皇后”的事情上犹豫不决,最后还是许敬宗站了出来,他说道:“田舍翁多收了十斛麦,就想着换老婆,更何况是天子想立皇后,这本来就是与别人没有关系的,何必要妄加议论呢!”

许敬宗的一番话,让唐高宗下定决心要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新的皇后。

听到许敬宗去世的消息,唐高宗和武则天都十分悲伤,还特意下令停止三天的朝会,满朝的文武百官都要前往许敬宗的府里奔丧。同时,还追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和扬州大都督,并授予谥号为“缪”。

在唐朝时期,若是对去世的人授予谥号,可是有着一套严格的标准和流程。规定“朝堂内外的文武官员,只有担任三品以上职官或者二品以上散官的官员,死后才有资格向朝廷申请谥号”。

许敬宗曾经担任过从二品的职官尚书右仆射和太子少师,死后又被追封为从一品的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已经完全符合申请谥号的标准。

在当时,申请谥号的具体流程为:首先由家属代为书写死者的生平介绍和事迹,并上交给礼部考功司,这才算是完成了第一步。然后由礼部考功司认真核查死者的情况,核查准确之后提交给太常寺,由太常博士草拟谥号,再反馈给礼部。礼部提交给政事堂,最后由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中高级官员集中商议。

袁思古是太常寺内的一位太常博士,由他负责给许敬宗草拟谥号,他认为:“许敬宗位以才升,历居清级,然弃长子于荒檄,嫁少女于夷落。”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许敬宗虽然位居宰相,辅佐朝政多年,留下了许多光辉的业绩。但是,在他的身上也发生了两件不光彩的事情。

许敬宗看上了府里的一个婢女,于是就将这个婢女纳为了小妾。但是,许敬宗的儿子许昂却在背地里长期和这个小妾通奸,他发现后非常愤怒,便给许昂扣上了一些罪名,请求朝廷将许昂流放到了遥远的蛮荒之地。

许敬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蛮夷部落的首领,还向这个部落首领索要了巨额的彩礼。

根据这两件事情,袁思古当众指出:“许敬宗的言行不一,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按照谥法中的“名实不符为缪”,于是给许敬宗草拟的谥号为“缪”。

对于中国古代的谥号取名,还有着特殊的解释和严格的规定,谥号中的每一个字代表着什么含义,都要按照当时谥法当中的评价标准。

许敬宗生前虽然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在唐高宗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与满朝文武大臣唱反调,甚至还和奸臣李义府联合诬陷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名臣。

除此之外,许敬宗在掌管国史期间,以个人的喜恶随意书写历史事件,再加上他处理儿子和女儿的事情上,让他备受整个朝野的嘲讽和议论。

当然,随着武则天的权势越来越大,许敬宗傍上了这个靠山,陷害忠良等事情也没办法摆在明面上提起,能够记录在案的就只能是这两件家事了。

对于袁思古为许敬宗草拟的谥号“缪”,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很多中高级官员是十分赞同的。然而,却有一个人公然站出来反对,并大声咆哮说:“袁思古家族与我们许家世代都有嫌隙,他这是在公报私仇。”

这个人就是许敬宗的孙子,许昂的儿子,时任太子舍人的许彦伯。许彦伯不满意袁思古为爷爷草拟的谥号,强烈要求更换一个太常博士重新草拟谥号。

谥号是对一个人活着时候的道德品行的一个总结,不仅要雕刻在死者的墓志铭上,还会记录在历史的典籍之上。所以说,任何一家的子孙都不希望自己长辈的谥号遗臭万年。

谥号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为了避讳,凡是死后谥号的人,他的后人几乎都是尊称这个人的谥号。若是谥号本身就是贬义词,或者是含义不好的文字,不但没有起到避讳的作用,甚至还会更加侮辱整个家族的名声。

再看袁思古给许敬宗草拟的谥号,不仅将许家的家丑全部捅了出去,还让许敬宗本人永远钉在了一个历史的耻辱柱上,许彦伯自然要拼死站出来反对了。

由于遭到许彦伯的强烈反对,关于许敬宗的谥号问题暂时停了下来。

当唐高宗和武则天得知这个事情后,按照许彦伯的意见,将袁思古撤掉,重新换了一个太常博士王福畤。

然而,王福畤也是一个性格耿直的官员,他在进一步审核了许敬宗的事迹之后,决定与袁思古保持相同的意见,坚持给许敬宗定谥号为“缪”。

见到这种情形,当时的户部尚书戴至德亲自劝说王福畤:“许敬宗曾经担任过同平章事,位列宰相,皇上和皇后都很器重他,你为什么要定谥号为“缪”呢?”

王福畤回答说:“晋朝时期的司空何曾去世后,太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