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中考文言文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
[宋]苏轼
①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
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
②③
“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
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
④
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
⑥⑦
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遺藁
⑧⑨
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
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
⑩
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释]①总角:指童年。②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③了:懂
得,明白。④许:今许昌。⑤伸子:次子。下面的彝叟为范之三子,德孺为第四子。⑥同僚:
同事。⑦藁:同“稿”,诗文草稿。⑧属:同“嘱”。⑨克:能够。⑩畴昔:过去,从前。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2)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
(3)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1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分)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
15.为深人理解作者对范仲淹的感情,某同学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请问,哪一个问题是最
有价值的?(填字母)(3分)
A.韩琦、富弼、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B.乡先生最初为什么不愿回答苏轼的问题?火月
C.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是不是不够光明磊落?
D.苏轼写自己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而要一次-次分开写?
16.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用现代汉语翻译时,你会在空白处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
择一项,并简述理由。(3分)
▲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备选项:A.他们B.我
17.上文是《范文正公文集叙》全文的上半部分。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和上文的感情基调,
结合范仲淹的诗词文章,推测下半部分可能会写哪些内容。(4分)
答案:
(四)(16分)
13.(1)以为奇
(2)已经
(3)遗憾
评分标准:共3分。各1分,意思对即可。
14.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15.D
评分标准:共3分。
16.选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若是出自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之口,就表明不仅作者以
此为憾,他们也引以为憾,正面和侧面一起写,足见遗憾之深。同时,此句中的“子”,是
“您”的意思,选B的话,就不符合逻辑。
评分标准:共3分。选择1分;理由2分,写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17.示例:内容一:赞颂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忧乐观,对拥有远大政治抱负又“敬爱”范仲淹的苏轼而言,应该会写进下半部分。内容
二:赞颂范仲淹的功业。范仲淹曾担起保卫边疆的重任,写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的诗句,表达了“燕然勒功”的愿望,对渴望建功立业的苏轼来说,会将赞颂范仲
淹的功业写进下半部分。内容三:共情乐观的人生态度。苏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