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荨麻疹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荨麻疹
摘要: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瘙痒性、水肿性、红斑性皮疹。本文对荨麻疹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荨麻疹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荨麻疹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对荨麻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对荨麻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荨麻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1病因分类
(1)荨麻疹的病因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荨麻疹是指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据统计,原发型荨麻疹约占所有荨麻疹病例的60%-70%。例如,某患者,男,35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发作的风团和瘙痒,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皮肤活检,诊断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属于原发型荨麻疹。
(2)继发型荨麻疹则是由其他疾病或外界因素引起的,如感染、药物、食物、物理因素等。感染性荨麻疹是最常见的继发型荨麻疹,约占继发型荨麻疹的50%。例如,某患者,女,28岁,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出现风团和瘙痒,诊断为感染性荨麻疹。药物引起的荨麻疹也不少见,如抗生素、抗组胺药等,这些药物可能引起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3)另外,物理因素如冷热、压力、摩擦等也可引发荨麻疹,称为物理性荨麻疹。这类荨麻疹的发生与皮肤受到物理刺激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有关。据统计,物理性荨麻疹约占所有荨麻疹病例的5%-10%。例如,某患者,男,45岁,在寒冷环境中暴露后出现风团和瘙痒,诊断为寒冷性荨麻疹。通过对病因的分类,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1.2发病机制
(1)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当皮肤受到各种刺激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形成风团。据研究,肥大细胞表面表达的高亲和力IgE受体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某患者,女,32岁,因食用虾后出现风团和瘙痒,血清中IgE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其可能存在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2)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T细胞也发挥着重要作用。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导致B细胞产生大量的IgE抗体,进而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研究表明,Th2细胞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例如,某患者,男,40岁,患有慢性荨麻疹,经检测发现其Th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3)除了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也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例如,血清素、P物质等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可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引发荨麻疹。某患者,女,28岁,因情绪波动出现风团和瘙痒,经检测发现其血清素水平显著升高,提示情绪波动可能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关。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如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导致肥大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引发荨麻疹。
1.3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1)环境因素在荨麻疹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季节变化、污染、过敏原暴露等。气候因素如寒冷、潮湿、紫外线辐射等,可以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例如,某地区在春季,由于气温变化剧烈,荨麻疹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此外,季节性过敏原如花粉、霉菌等,也是导致荨麻疹发作的常见原因。据统计,约40%的荨麻疹患者对花粉、霉菌等过敏原敏感。某患者,男,35岁,居住在花粉过敏高发区,每年春季都会出现荨麻疹症状。
(2)污染物质,如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也是荨麻疹发病的潜在因素。这些污染物可以刺激皮肤,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发荨麻疹。某城市由于工业污染严重,当地居民荨麻疹的发病率比周边地区高出20%。此外,室内空气污染,如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可能导致荨麻疹的发生。某患者,女,45岁,居住在刚装修的新房中,因接触甲醛等污染物后出现荨麻疹。
(3)遗传因素在荨麻疹的发病中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荨麻疹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家族中若有荨麻疹病史,其发病率明显升高。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肥大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或者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表达,从而影响荨麻疹的发生。例如,某患者,男,30岁,其父母均患有荨麻疹,经过基因检测发现,患者携带了与荨麻疹相关的遗传变异。此外,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血管性水肿,也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关。据研究,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者中,约70%存在C1抑制剂的遗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