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PPT (2).ppt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PPT (2).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皮质醇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临床上又称为库欣综合征,也可称为柯兴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长期过量分泌以皮质醇为主糖皮质激素而引起的一个症候群其病因比较复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5~45岁多见。女性比男性约3~8:1,临床以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高血压、多血质、皮肤紫纹及骨质疏松等为特征。1932年便有人认为,患有库欣综合征的病人易出现骨质疏松,其中以内源性皮质醇增多症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多见。第23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⑴1.症状⑴向心性肥胖;⑵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⑶高血压和低血钾;⑷负氮平衡引发的症状;⑸精神症状;⑹生长激素分泌减少;⑺影响性腺功能;⑻影响造血及血液系统;⑼易合并感染;⑽合并高尿钙和肾结石;⑾眼部症状;⑿特殊表现。第24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⑵2.骨X线与骨密度⑴X线检查;⑵骨密度测量;⑶骨组织学检查。3.实验室检查⑴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⑵血清骨钙素(BGP);⑶尿羟脯氨酸(HOP)。第25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X线检查X片上同样显示骨质减少或椎骨骨折,大约有40%~80%的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在X线检查过程中可发现骨量减少;而16%~20%的患者可伴有脊椎骨折。X片上表现为骨小梁变细、骨密度减少。骨折后由于类骨质形成障碍,在骨折线的周围会出现很多棉絮状骨痂;若反复发生骨折,在肋骨和肋软骨的交界处会形成“念珠状”的假面具骨痂。第26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骨密度测量通过光子吸收骨密度的方法可以较准确的测量出骨矿物质丢失的程度。第27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骨组织学检查骨组织学上,皮质醇增多患者的骨质疏松无特征性表现。与其他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一样,主要表现为骨小梁的稀疏和纤细,在椎骨、肋骨和其它部位的骨骼则主要被脂肪组织替代。第28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与骨病变的程度成正比第29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骨钙素是判定成骨细胞活性的敏感指标。高浓度的皮质醇会使骨形成受到抑制,而骨形成的降低会造成血清骨钙素的下降。第30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尿羟脯氨酸(HOP)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尿羟脯氨酸的排泄明显升高第31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断首先应明确皮质醇增多症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结合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即可明确诊断。第32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最近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指出,内科医生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加拿大风湿病学专家的调查发现,预防性措施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而治疗性措施的选择则依据患者骨矿物含量(BMP)。因此,医生掌握病人信息的程度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近期的研究引发了关于该症发病机制新的讨论,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第33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糖皮质激素作用于骨组织的机制很复杂,至今尚不清楚。大型动物模型例如猪和羊都要比大鼠模型更类似于人类疾病发展过程,这有助于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解。现就近年来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的三个方面作一论述。第34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断1.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史;2.临床体征;3.骨密度测定;4.X线检查;5.实验室检查。第35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PPT(2)第1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概念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OP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者的原发病因明确,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性腺功能减退症、甲亢、甲旁亢、Cushing综合征、1型糖尿病等)或全身性疾病(如器官移植术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神经性厌食、肌营养不良症、慢性肾衰竭、骨髓纤维化、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营养不良症等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