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阅读
主题02山水田园诗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__”“风灯”“宿鹭”“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二、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①
孟浩然
弊庐在郭外,素②产唯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③论。
【注释】①皎上人:僧人名皎。②素:旧的。⑤静者:这里指皎上人。
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弊庐”“素产”两个意象生动动自然,其隐含着诗人归隐田园的志趣和淡泊的心境。
B.颔联中的“不闻”二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C.颈联对仗工整、诗人用极其流畅的笔调,描写了乡野间悠闲自在、安适无忧的田园生活。
D.本诗以情开篇,诗风恬淡,色调清丽,诗语自然纯净,充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感。
2.“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本诗的画面描写极具特色,学习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本次探究的内容,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表格。
(1)画面提示
①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②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请展开想象,从①②两句中任选一句再现诗中有画的意境: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描写其居住地环境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田园生活的乐趣,表达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以及对田园生活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四、古诗文阅读(共16分)
蝶恋花
王国维
春到临春花正妩。迟日阑干,蜂蝶飞无数。谁遣一春抛却去,马蹄日日章台路。
几度寻春春不遇。不见春来,那识春归处?斜日晚风杨柳渚,马头何处无飞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词开篇即以“到”和“临”两个拟人化的动词,将春天来到、百花盛开等景象一气绘出。
B.“蜂蝶飞无数”以动衬静,为这妩媚的春色图注入了灵动与生机,使词的情感更加轻快欢愉。
C.“谁遣一春抛却去”突然低沉,美好春光突然被截断,为下片感慨春意转瞬之间消失蓄势。
D.本词情景交融,“春”已成为词人最真挚情感的载体。但七次使用“春”字,颇显重复累赘。
2.请简析“斜日晚风杨柳渚,马头何处无飞絮”的画面及情感。(4分)
五、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13~14题。(共7分)
新城道中①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③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释】①此诗是苏轼39岁时在杭州做通判时所作。②铜钲(zhēng):铜锣。③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初夏时节作者在新城道中所见的景物。
B.首联不说雨止天晴正好山行,却说“东风知我欲山行”,显出东风的多情。
C.颔联写雨后天晴,云像一圈圈的白絮,写出云成团且厚的特点。
D.尾联中作者看到农人煮葵烧笋春耕的场面,表达了对山间农家的羡慕之情。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