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朱久文:深耕赣鄱大地的传媒“多面手”?
一、从特约到江西卫视“编外军师”?
2008年,当21岁的朱久文以特约记者身份在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后台穿梭时,没人想到这个背着二手笔记本电脑的南昌后生,会在未来八年成为该栏目的“隐形操盘手”。彼时网络论坛方兴未艾,他白天采访选手,晚上化身“键盘侠”,在论坛贴吧、天涯社区撰写深度剧评。一篇《红歌会选手生存实录》的万字长文,因揭露选秀幕后规则引发全网热议,阅读量突破百万——这让他意识到:?内容传播的边界,远比电视台的演播厅更广阔?。
2010年,他创立“江西卫视粉丝网”,这个最初只有3个志愿者的草根平台,硬是靠“土办法”闯出新天地:
首创“节目预告+观众预测”互动模式,提前72小时发布竞猜话题;
开设《红歌会选手成长日记》专栏,用图文直播训练日常;
联合高校社团组建“红米饭”线下应援团,在八一广场策划快闪活动。
至2012年,网站日均访问量突破3万,为江西卫视输送观众建议4300余条,朱久文也由此进入台方视野,开始参与《中国红歌会》宣发策划。
二、传媒矩阵的“江西模式”?
2014年,朱久文迎来事业转折点: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组建江西正九策划传媒集团,并出任董事长兼CEO。这个阶段,他展现出惊人的资源整合能力:
1.电子刊破局?
面对纸媒衰退浪潮,他主导创办《红歌会电子刊》,将电视内容解构成“音乐故事”“服装解密”“导师语录”等轻量化板块,通过H5技术实现扫码观看节目花絮。2015年南昌地铁开通时,他策划“扫码听红歌”活动,单周新增订阅用户2.7万。
2.文学赋能?
依托“江西文学网”总编辑身份,他推动“电视+文学”跨界:邀请本土作家根据《金牌调解》案例创作微小说,在微信公众号连载;为《传奇故事》栏目开发“观众续写结局”功能,收获投稿1.3万篇。
3.技术嫁接?
作为江西计算机协会会员,他在2016年引入大数据分析:通过抓取粉丝网评论关键词,为《中国红歌会》制作“观众情绪热力图”,精准指导节目环节优化。这套“内容+技术”双轮驱动模式,让正九传媒成为江西首个年营收破千万的文化策划公司。
三、流年传媒的“爆款方法论”?
2018年自立门户创立南昌流年传媒时,朱久文已手握三把“金刚钻”:
第一把:品牌栏目定制服务?
为《金牌调解》设计的“调解员金句日历”,衍生出微信表情包、车载音频等6种产品形态;
策划“调解案例全民投票”活动,单期短信参与量最高达48万条;
八年累计为江西卫视撰写宣传稿2700余篇,独创“三行导视体”文案格式(痛点提问+悬念设置+价值引导),被多家省级卫视效仿。
第二把:全网传播链搭建?
微博端:创建#金牌调解人间观察#话题,通过“案例简写+投票互动”形式,三年积累话题阅读量4.2亿;
短视频端:将节目片段重新剪辑为《调解现场の名场面》系列,添加弹幕式花字解说,单条最高播放量破800万;
私域运营:建立22个地域性调解社群,定期举办“法律顾问直播答疑”,社群用户续订节目率达91%。
第三把:线下活动造血能力?
2019年操盘“红歌会十二城巡演”,创新“电视直播+商圈路演+抖音挑战赛”三位一体模式,带动相关商圈客流环比增长35%;
2021年打造《金牌调解》特别企划“社区调解亭”,把录制现场搬进菜市场、老年活动中心,相关话题连续三周登上本地热搜榜。
四、本土文化“摆渡人”?
在同行追逐全国性IP时,朱久文始终坚守“江西基因”:
1.造节能力?
为滕王阁策划“江畔诗会”,通过AR技术实现游客与虚拟王勃对诗,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超2.3亿次;
将南昌瓦罐汤非遗传承人故事改编成微短剧,植入地铁灯箱广告,带动老城区汤馆营业额平均提升22%。
2.网络乡愁经济?
创建“江西老表”短视频矩阵,邀请在外务工人员讲述家乡故事,系列视频累计获赞860万;
开发“赣味方言测试”小程序,联合江西老字号发放方言优惠券,三个月引流线下消费超400万元。
3.行业基建?
作为江西计算机协会成员,牵头开发“江西文化机构数字资产库”,收录全省217家非遗单位影像资料;
在江西文学网开设“创作者孵化营”,累计为本土作家对接影视改编项目23个。
五、传媒江湖的“长期主义者”?
2023年,当被问及“为何不进军北上广”时,朱久文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江西地图说:“我在这片红土地上花了十五年,才摸清赣江水的流量密码。”如今他的电脑里仍存着2008年写的第一篇节目稿,文档属性显示修改次数:87次。
从草根站长到江西传媒界代表人物,朱久文始终保持着“双线作战”的习惯:左手握着南昌拌粉参加政府文旅座谈会,右手在直播间调试VR设备参数。当同行焦虑于算法更迭时,他在流年传媒年会上挂出新标语:?“离地三尺做传播,不如贴着泥土长根系”?——这或许正是这位江西老表二十年如一日的生存哲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