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专题热点04 文化传承,兴国之源(解析版).docxVIP

高考专题热点04 文化传承,兴国之源(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发展历程

时期

内容

先秦时期

①起源:多元一体,以中原华夏族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秦汉时期

秦朝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的文化格局形成。

魏晋南北朝

道教兴起,佛教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道、佛交汇融通的景象,魏晋玄学盛行。

隋唐时期

佛教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宋元时期

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理学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明清时期

明朝中后期以心为本的心学得到发展,突破了理学的藩篱成为文化主流,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明清之际,个性解放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同时清朝的文化专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中华文化由此迈向从衰落到复兴的新历程。

2、中华文化的现实价值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东学西传文化交流

1、东学西传科学技术的传播

时期

内容

唐朝

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计数法传入印度,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和欧洲。

宋元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指南针、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明清

中国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

2、东学西传生产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

时期

生产技术传播内容

思想文化传播内容

两汉

制铁技术传到朝鲜、日本,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井渠法先后传入西亚和欧洲。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隋唐

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传入新罗。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佛教大量传入日本、朝鲜,老子的《道德经》被介绍到印度,中华文化圈形成。

明清

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到南洋。

一些传教士东来,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

3、东学西传产生影响

时期

内容

汉朝

“丝绸之路”既是商贸之旅,也是文化之旅。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井渠法等西传。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影响远达欧洲和非洲。

隋唐

在制度、礼仪、风俗、服饰、文学(诗歌)、宗教等方面,深刻影响亚洲各国,尤其是朝鲜、日本,形成中华文化圈。

宋元

三大发明传至欧洲。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明末清初

儒学和道家思想经西方传教士介绍到西方,引起了欧洲17~18世纪的中国文化热。

1、(2023·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

——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

材料二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