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在明朝16帝276年历史中,很多权臣死时被冠以“谋逆造反”罪,比如洪武时期(朱元璋)的丞相胡惟庸、永乐时期(朱棣)的锦衣卫头子纪纲、天启年间(朱由校)的九千岁魏忠贤等,哪一个不是当年权倾朝野的主儿。死后都以谋反罪被抄家灭门,但是照我看这些权臣结党营私是有可能的,想造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不过是皇帝安置的罪名罢了。
01【特殊的军事机构设置】
明初,朱元璋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两大平行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对军队有“统兵”权,说白了只有指挥权。同时设立前、后、左、右、中五位具有实战能力的都督,且互不相属,很多年头甚至五位都督都不配齐。第一位左都督就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战神李文忠,不久后被撤职。
而兵部对军队只有“调兵”权,兵部尚书一律由文官担任。通俗说兵部尚书只有接到圣旨后配齐武器、粮草等后勤保障和人马,然后移交五军都督府某位都督,到此工作结束。神奇的是不掌兵的兵部对军队人员日常训练、军官的选授、考核和册籍管理说了算。
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兵部尚书有于谦、胡宗宪、袁崇焕等,为了防止这些重臣的造反,明朝规定只有文人才能当兵部尚书,职业军人功劳再大也不能担此要职。
你以为五军府和兵部互相掣肘就没事了吗?错,还有最关键的一招就是圣旨和调兵火牌均掌握在内府太监手里。如果没有皇帝的旨意和调兵伙牌等信物,以上所述两大部门所有军事行动等同谋反。
02【一万大军的调动流程】
以上说了很多,让我们看看在明朝初期调动一支仅仅1万军队的繁杂流程:
皇帝和内阁重臣商议完毕,内府遵皇帝旨意出圣旨。
然后内府御马监大太监拿圣旨和火牌等信物下达兵部。
兵部确认无误后,按旨意配齐后勤物资和兵马移交五军都督府某一位都督。
五军都督府查验无误后领兵作战。
最后战争结束,以上三部门共同签字验收军队和战果,最后各归其位。
03【由内制外、兵府互制】
有明一朝,对于兵权总体是由内府掣肘外府(兵部和都督府),兵部与都督府互相牵制。历史上的胡惟庸造反、纪纲造反、魏忠贤谋反那纯粹是皇帝为扳倒他们而罗织的的罪名。因为这些重臣根本没有兵权又何谈造反,以上三人被法办的时候都是圣旨一到,顷刻失势。在皇权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权臣造反,当属英宗天顺年间大权在握的司礼监头子兼禁军指挥使的曹吉祥谋反。1461年夏天,曹吉祥和侄子曹钦在京城率领1000多私人武装谋反,一夜之后被全部镇压。从这里也能看出,有兵权的曹吉祥也无法调动禁军,只好动用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结果兵败被凌迟。
综上所述,明朝军事行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人多部门,根本不是你作为丞相或锦衣卫头子能左右的。永乐年间逐渐形成兵部一家独大的局面,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土木堡事件”后,兵部尚书于谦居功甚伟,兵部彻底做大,在皇帝的的支持下逐渐取代了五军都督府。
04【仍可借鉴】
在现在公司中此制度仍可借鉴,比如好多公司生产(技术)部门或销售部门尾大不掉,经常以辞职带走团队来威胁老板或董事会。这时老板不妨采用明朝“由内制外、兵府互制”这一制度,财务部门可以当做“内府”,销售部门当做“五军都督府”,生产部门可以视作“兵部”。剩下的事自然迎刃而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