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溴代反应(生产溴化聚苯乙烯和四溴苯酐)副产溴化钠》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项目背景
溴化钠,是一种无机物,是无色立方晶系晶体或白色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咸
而微苦。溴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结块,但不潮解。溴化钠易溶于水,水溶液
呈中性。溴化钠微溶于醇,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溴化氢。在酸性条件下,溴化钠能
被氧化,游离出溴。英文名称:Sodiumbromide,CAS:7647-15-6,分子式:NaBr,
分子量:102.89。
溴化钠在工业上用途广泛:溴化钠在油田行业可用作无固相加重剂,因为可以
溶解于水中,而非像硫酸钡、铁矿粉等悬浮于液体中,所以它对地层的污染相对较
小;溴化钠在农药行业可以做为反应中间体和催化剂使用;溴化钠还可以用做水处
理剂使用。还可用于感光、印染等工业。
在生产溴化聚苯乙烯和四溴苯酐过程中,采用溴素分别与聚苯乙烯和苯酐进行
溴化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溴化氢气体,经碱液吸收后得溴化钠溶液,溴化钠液
体后经活性炭吸附、过滤、结晶、抽滤烘干后得到溴化钠固体。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正确评价产品质量,促进行业进步,需对溴代反应
(生产溴化聚苯乙烯和四溴苯酐)副产溴化钠的产品质量、生产包装、试验检验等尽
早加以规范,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选择、监督以及纠纷仲载的依据。
目前无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溴代反应(生产溴化聚苯乙烯和四溴苯
酐)副产溴化钠产品质量,给该类产品的生产、使用和贸易带来不便。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目前国内没有溴代反应(生产溴化聚苯乙烯和四溴苯酐)副产溴化钠的国家标
准和行业标准,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正确评价产品质量,促进行业进步,需
对溴代反应(生产溴化聚苯乙烯和四溴苯酐)副产溴化钠产品质量、生产包装、试验
检验等尽早加以规范,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选择、监督以及纠纷仲载的依据。
因此行业迫切需要制定溴代反应(生产溴化聚苯乙烯和四溴苯酐)副产溴化钠
产品的团体标准,可以为国内生产和使用企业提供统一的验收标准,促进产业及其
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贸易摩擦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标准是根据溴代反应(生产溴化聚苯乙烯和四溴苯酐)副产溴化钠生产工艺
情况,结合用户需求制定,可以为流通提供贸易依据,为用户提供检验交货依据。
三、主要起草过程
自立项后,山东化学化工学会组织潍坊鑫洋化工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成立标
准起草工作小组,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制订了工作原则,确定了起草组成员和
任务分工。
标准起草工作组开展了以下工作:
(1)调研了国内生产企业所产产品质量和执行标准。
(2)调研了以此产品为原料的主要生产厂企业对该产品质量的需求。
(3)组织工作组成员多次调研行业情况、商讨试验方案,形成了标准草案。
在充分调研、验证、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以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一)制定标准的原则
1、与现有规范的一致性、兼容性、整合性原则
注重与现有规范的一致性、兼容性原则,尽量不增加产品生产企业和使用企
业的负担。
2、实用性原则
注重吸收了目前市场上溴代反应(生产溴化聚苯乙烯和四溴苯酐)副产溴化
钠的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在产品质量上的实际需求,积极听取各方意见。
(二)制定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
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0001.10—2014《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
准》的规定和要求起草。并参考引用了以下标准: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79体固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G/T3809一2006工业溴化钠
HG/T3811-2006工业溴化物试验方法
HJ501-2009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
(三)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目前无溴代反应(生产溴化聚苯乙烯和四溴苯酐)副产溴化钠国家标准和行
业标准,与行业内现有其他标准协调配套,不冲突。
五、确定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及说明
根据产品生产工艺及现行有效标准HG/T3809一2006《工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CIITA 101-2020]《PK体系(中央处理器 操作系统体系)参考框架》.pdf
- [TCIITA 101-2020]《PK体系(中央处理器 操作系统体系)参考框架》编制说明.pdf
- [TCIITA 102-2020]《PK体系 中央处理器参考板》.pdf
- [TCIITA 102-2020]《PK体系 中央处理器参考板》编制说明-0926.pdf
- [TCIITA 103-2020]《PK体系 国产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编程接口要求》编制说明.pdf
- [TCIITA 104-2020]《PK体系 网络交换芯片 参考板》编制说明.pdf
- [TCIITA 105-2020]《PK体系 打印机驱动接口》.pdf
- [TCIITA 105-2020]《PK体系 打印机驱动接口》编制说明.pdf
- “Coding这件小事”微信公众号运营方案设计.pdf
- “Predator健身指南”微信公众号运营方案设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