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李德新中医基础75讲汇报人:xxx20xx-03-21
目录中医基础理论概述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中应用脏腑经络与气血津液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原则药物性能与配伍禁忌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技术预防保健与康复养生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01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强调阴阳平衡、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核心理念。中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注重人体内在的阴阳、气血、脏腑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诊断,并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中医基本概念中医特点中医基本概念与特点
理论体系发展随着医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学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现代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医疗经验,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理论体系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融合了古代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基本观念与思维方式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这些观念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基本观念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具有独特性,它强调从整体出发,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法来认识和理解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同时,中医学也注重实践经验和直觉思维,强调“医者意也”,即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思维方式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中应用02
01阴阳对立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如阴阳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万物的生长、发展和变化。02阴阳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者相互转化,是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03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内部各种机能活动都需要保持阴阳平衡才能正常进行。阴阳学说基本概念及原理
五行相生01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相生的基本规律,代表着事物之间的相互滋生和促进作用。02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五行相克的基本规律,代表着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克制作用。03五行与人体根据五行学说,人体的五脏、五腑、五体、五官等都与五行相应关联,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也可以用五行理论来解释。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及原理
阐释生理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如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五行养生法则是调和阴阳平衡的基础。分析病理中医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分析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和转归,如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等病理变化。指导治疗阴阳五行学说也被用来指导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根据五行养生法,调和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中药的性味归经和方剂的配伍也离不开阴阳五行理论的指导。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应用
脏腑经络与气血津液03
0102脏腑功能五脏六腑各有其独特功能,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等,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脏腑相互关系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连接,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脏腑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络脉为经脉的分支。经络系统具有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等作用,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调控系统。经络系统组成经络系统功能经络系统组成和功能
气血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经过脾胃等脏腑的消化吸收作用而生成。气血津液生成气血津液运行气血津液排泄气血津液在脏腑经络的推动下,运行于全身各zu织器guan,发挥滋养濡润作用。气血津液经过代谢后,通过汗、尿、便等途径排出体外,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030201气血津液生成、运行和排泄
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原则04
外感病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以及疫疠之气等,这些外邪侵入人体后可导致疾病发生。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这些因素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紊乱而发病。病理产物性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等,这些病理产物在体内形成后,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导致更为复杂的疾病。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等,这些因素也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常见病因及分类方法
发病机理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邪正相搏的盛衰影响疾病的虚实变化。转化规律疾病发生后,由于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紊乱等因素的影响,疾病会不断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包括由表入里、由实转虚、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等。同时,疾病的发展还受到患者体质、情志、饮食、劳逸等因素的影响。发病机理及转化规律
包括辨病位、辨病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结护理查房.pptx
- 小肠镜检查护理.pptx
- 小脑出血个案护理.pptx
- 小腿截肢患者体位护理.pptx
- 小针刀治疗肩周炎.pptx
- 尪病的中医护理.pptx
- 尪痹的中医护理查房.pptx
- 尿失禁病人护理.pptx
- 尿毒症中医查房.pptx
- 尿潴留护理措施.pptx
- 2025年南山集团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一套.docx
- 2025年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及答案参考.docx
- 2025年南山集团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套.docx
- 道德方面的国旗下讲话稿范文 .pdf
- 小学英语绕口令教学在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2025年南山集团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汇编.docx
-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与工程思维的结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2025年南山集团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一套.docx
-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安全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体育课程中体质健康档案的实践与应用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