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学设计】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部编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docx

【教学设计】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部编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2022版课标】

内容要点: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

认知提示:?正确认识宋与辽、西夏的战和。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发展,友好交流是促进民族共同发展的关键因素。

解读:北宋时期,中原汉族政权与辽、西夏的并立,是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辽、西夏与北宋之间战争频繁,但最终都以相互妥协而告终,并且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使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且,双方议和以后,在边境设置榷场,物资交流得到加强的同时,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交汇融合,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材分析】

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北宋时,中原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而政权的并立也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本课上承北宋的政治,下启金与南宋的对峙,在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分为“辽与西夏的建立”、“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求知欲和表现欲都较强,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已有一个多学期历史学习的基础,能了解掌握基本史实,但其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对于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认识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有趣的课堂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指导学生研读图文材料、分析问题,以突破难点,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1、知道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建立的相关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友好交往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辽、西夏的建立和发展;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难点:北宋与辽、西夏议和;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新

?教学过程?|网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根据地图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这一时期政权形势有何特点?各政权之间关系如何?

答案提示:全国处于分裂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辽与西夏的建立

1、教师指导:根据史料说一说契丹族生活的地理位置与生活方式。

答案提示:辽河上游,今辽宁、吉林、内蒙等地;游牧生活。

教师指导:潢水,即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游;黄龙,边塞名,在今辽宁开原市西北。契丹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接触很早,早在389年也就是北魏时期便有记载,而五代史中,也有对于契丹族的介绍,但这一时期契丹还不够强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直到916年,契丹族统一,正式建立政权名为辽,取自契丹长期生活的区域辽水,也就是今天的东北地区。

2、教师指导:根据图片及史料说一说党项族生活的地理位置与生活方式。

答案提示:今甘肃、宁夏附近;游牧生活

教师指导:党项族属西羌族的一支,党项人尚武而勇猛,早期的党项人不事农业,衣、食、住皆仰赖畜牧,无文字历法,以草木枯荣计算岁月,过着游牧生活。隋唐时内附中原称臣,受唐王朝赐李姓。到北宋时期归附北宋。后来西夏于1038年,建立独立政权。

3、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提示:

教师指导:观察地图,知道当时的政权形势,并在地图上找到契丹族和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培养时空观念。

4、问题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并思考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答案提示:政治上:都仿照中原王朝,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文化上: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并创制本民族文字;经济上:重视农耕,发展生产。主要特点:民族交往密切、相互交融。

教师指导:通过材料中的“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可以看到辽和西夏在不断学习中原

文档评论(0)

K12教育培训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K12教育十余年,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