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线粒体(mitochondria)是糖、脂肪、氨基酸等能源物质最终氧化释放能量的场所。生命活动中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细胞的动力工厂。第2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与遗传特征第3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mtDNA:是双链环状的DNA分子、裸露不与组蛋白结合,分散在线粒体基质中,长约5um、分子量小,含16569个碱基对。1981年—人胎盘—Anderson—mtDNA全部核苷酸序列—全长16,569个碱基对一、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第4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mtDNA16569bp37个基因2种编码rRNA(12S和16S)基因22种编码tRNA基因13种编码蛋白质基因第5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mtDNA表达特点mtDNA排列紧凑、高效利用、可自我复制双启动子转录不含内含子,少有非编码区mtDNA编码的蛋白质是在线粒体的核糖体上合成mtDNA不含组蛋白,半保留复制,复制时期不仅局限在间期。第6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线粒体DNA的遗传学特征★★1、mtDNA具有半自主性①线粒体有自己的DNA和蛋白质合成系统——独立的遗传系统,表明有一定的自主性。②mtDNA分子量小、基因数量少、编码的蛋白质有限,只占线粒体蛋白质的10%,而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90%)由核基因编码的,并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线粒体中去。因此,线粒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③线粒体遗传系统受控于细胞核遗传系统。第7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线粒体基因组所用的遗传密码和通用密码不同如:UGA?色氨酸而不是终止密码。tRNA兼用性较强,仅用22个tRNA来识别多达48个密码子。第8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mtDNA为母系遗传人类受精卵中的线粒体来自卵细胞,也就是说来自母系。这种遗传方式称为母系遗传(maternalinheritance)。第9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mtDN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都要经过复制分离是指卵母细胞中线粒体数目(105)到卵母细胞成熟时锐减到100个的过程。遗传瓶颈(geneticbottleneck)第10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mtDNA具有阈值效应的特性是用来描述一个细胞或组织中所有的线粒体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或者是野生型序列,或者都是携带一个基因突变的序列。同质性(homoplasmy)表示一个细胞或组织既含有突变型,又含有野生型线粒体基因组。异质性(heteroplasmy)第11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mtDNA突变对表型的影响取决于细胞中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的比例,以及该组织对线粒体ATP供应的依赖程度。当突变mtDNA的数目达到某种程度时,可引起组织器官的功能异常。能影响能量代谢,引起特定组织或器官功能障碍的mtDNA分子最少量的突变称为阈值。第12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Effectofthreshold?第13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mtDNA的突变率极高mtDNA的突变率比核DNA高10~20倍,其高突变率造成个体及群体中其序列极大的不同。由于遗传的选择作用,线粒体遗传病并不常见,但突变的mtDNA基因却很普遍。第14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线粒体遗传病在线粒体基因组中发现有50多种单核苷酸突变与各种各样的多系统紊乱相关。肌肉、心脏和大脑等需要高能量的组织特别容易发生线粒体病。线粒体突变所表现出的一些临床特征包括:肌病、心肌病、痴呆、突发的不能控制的肌肉收缩(肌阵挛性的癫痫)、耳聋、失明、贫血、糖尿病和大脑供血异常(休克)第15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6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类型1、碱基突变错义突变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突变又称氨基酸替换突变,主要与脑脊髓性及神经性疾病有关。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为tRNA基因突变,所致疾病更具系统性特征,并与线粒体肌病相关。如癫痫伴碎红纤维病第17页,共2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个人的眼睛不痛不痒,可是有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双眼失明。据统计,中国人得这种“怪病”的概率大约是四万分之一。这种“怪病”医学上叫做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人为什么会得这种“怪病”?这种病的诊断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