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代际支持的“老漂族”“家”的感知与营造
摘要
在地理学“文化转向”和“情感转向”的推动下,家的地理学研究成为一
个新颖研究视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社会上出现了一类特殊老年流
动群体,这类老年群体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协助下一代育儿,因此也被称为代际
支持的“老漂族”。这类老年群体大多仍然保留着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的传统
思想,但是又被迫卷入流动的浪潮中。流动以后,子女的家成为了“老漂族”
的主要生活空间,但是因生活、教育经历的差异,导致两代人在行为习惯、思
想观念上存在分歧。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碰撞下,这类群体对“家”的体会更
加深切。因此本文结合“家”的批判地理学理论,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本分析
法,以合肥市为例,从“家”的日常生活实践出发,探讨代际支持的“老漂族”
对“家”的感知。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老漂族”对流动以后“家”的认知是复杂的、矛盾的。流动以后
“老漂族”由原来的“一代居”变为现在的“多代居”,物质的房子虽然满足
了“老漂族”传统观念中对“家”的认知,但是居住环境的恶化以及“家”空
间的私密性与自主性的丧失又消解着其对“家”的归属感。由形式上的“分灶”
到“合灶”,两代人在经济上同时形成了同居不共财和同居共财两种对立统一
的经济模式,让“老漂族”获得代际亲密幸福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代际经济
压力。在情感上,一方面“老漂族”享受着子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另一方
面,代际重心下移、子代工作繁忙、老年夫妻分离、原有社会关系断裂等因素
造成其真实情感需求被忽略,儿女的“家”成为情感疏远的空间场所。在社会
关系上,“老漂族”在日常事务中主要承担孩子的生理性抚育以及家务劳动,
在日常生活决策上,家庭权力逐渐由纵向的父子关系轴转为横向的夫妻关系轴,
“老漂族”成为了核心家庭的多余人,只能选择隐忍与退让。流动过程中传统
的“家”并没有消失,老家依旧在“老漂族”建构和重构归属感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
(2)“老漂族”群体对“家”的感知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影响。
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随着社会性个体意识的觉醒,“老漂族”也渴求拥有独
立自主的晚年生活,但是迫于现实压力又不得不承担起为子女照料小孩的责任,
这种被迫的行为弱化了“老漂族”在子女“家”空间的身份认同。同时随着家
庭核心化以及家庭关系由纵向代际关系向横向夫妻关系的转变,“老漂族”对
子女的“家”的归属感也变的矛盾。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氛围、“老漂族”
的个体属性和居留时长。子代对“老漂族”“家”的认同起到关键作用,一般
I
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帮助“老漂族”缓解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对“家”负面认知。
随着居住时间的推移,“老漂族”与子代在生活上彼此磨合,相互适应,代际
之间的矛盾冲突减少,对子女的“家”的归属感就会增强。“老漂族”对“家”
的感知具有异质性,从“老漂族”自身角度来讲,经济条件越好、受教育程度
越高,其对子女的依赖性越小,发挥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大,异地生活的幸福感
也越强,对“家”的认同度也越高。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老漂族”对于“家”
的认知也不同,较为低龄的“老漂族”一般不愿意和子女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
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漂族”为保障自身的养老需求,逐渐渴望与子代生
活在一起。
(3)“老漂族”拥有营造“家”的主观能动性和策略,主要包括交往实践、
居住实践、以及自我心态的调整。“老漂族”一方面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
现代社交软件和定期的循环流动来维持原有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也通过社交
媒体的沟通互动和以小区公园等为代表的实体交往空间与其他“老漂族”拓展
新的社会关系。居住实践主要通过饮食、家居摆件、家庭合照等物质与想象的
方式以及践行“权宜之计”的战略来建构在流入地物质与情感上的“家”。在
与子代生活的过程中,“老漂族”也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缓解流动带来
的不适和孤独。子代作为“老漂族”在流入地最亲近的人,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关怀,加强与父代的情感交流;社区要为“老漂族”提供
更多的娱乐、社交平台,以及心理健康咨询;国家也要完善相应的婴幼儿照顾
服务,减少“老漂族”面临的压力。
关键词:老漂族;家;感知;营造;代际支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