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水产绿色圈养技术
(一)技术概述
1.技术基本情况。该技术基于“能实时打扫卫生”的理念,创新性地提出的,解决了池塘养殖不能排污难题,同时实现池塘清水养殖进而大幅降低病害发生、提升品质效果显著。通过大面积示范应用,可以达到减少尾水排放90%以上、节约用水50%以上、减少病害和药残50%以上等综合效果。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已在荆州、咸宁、孝感、宜昌、黄冈等地示范应用,年均示范推广约500个圈养桶(约1.5万方水体/年)。
3.提质增效情况。该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大幅减少养殖尾水排放量(减少尾水排放量90%以上),减少用药量50%以上,亩平节本增效2000元。近5年累计推广应用2000多个圈养桶,增产900万斤,增收节支400万元。
(二)技术要点
1.圈养强度。每亩池塘安装1组圈养系统。1组圈养系统包括4个圈养桶(直径4米)+1套尾水处理系统;或者1-2个圈养桶(直径6米)+1套尾水处理系统。
2.水环境提升措施。种植密刺苦草,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30%左右;放养鲢鳙100-150尾/亩;保持池塘水体透明度不低于1米。
3.放养密度。不同养殖对象适宜密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圈养产量为25-35公斤/立方米。以加州鲈为例,成鱼阶段圈养密度为1300-1500尾/圈,上市规格越大,圈养密度越低。
4.饲喂管理。同散养池塘。
5.排污。每天排污1-2次,每次1小时,黑水入尾水分离塔,清水入养殖池塘。入塔尾水静止3小时后排出上清液,入三级尾水处理桶降氮除磷后回池重复使用;固废每4天排出一次,资源化再利用。
6.收获。采用专用捕捞网即可快速起捕,捕捞时其他圈养桶正常饲喂。
7.保持水位稳定。当蒸发或渗漏等引起池塘水位下降时,及时补充新水至正常水位。
(三)适宜区域
1.技术适宜推广应用的区域。湖北省所有水产养殖主养区。
2.2025年主要示范点。赤壁市、应城市等地。
(四)注意事项
1.除圈养桶内投饵外,圈养池塘禁止投饵施肥。若水体透明度不足60厘米,可泼洒微生态制剂等改善水质。
2.若停电,应及时开启备用电源或纯氧增氧以防缺氧。
3.科学预防疾病,忌用抗生素。
(五)技术支撑及依托单位
1.华中农业大学
联系人:何绪刚侯杰张敏
联系电话:0272.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温周瑞韩育章赵忠涛
联系电话:0273.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王勋伟杨兰松
联系电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地电磁勘查数据库数据字典、代码表.docx
- 压覆影响区范围的确定、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编写提纲、评估报告编写提纲.docx
- 地质勘查设计中绿色勘查章节内容提纲、环境恢复治理登记表、检查验收表、总结报告大纲.docx
- 建筑减隔震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数据元目录、数据交换接口.docx
- 地震预警图标要求、声音要求.docx
- 人体尺寸在适老家具设计中的应用.docx
- 典型家具产品阶段流程示例.docx
- 四川省主要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施药情况记录表.docx
- 低碳建筑运行碳排放强度限值、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低碳建筑自评表.docx
- 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危险源分类分级划分、安全分级管理要求参照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