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西林壁》苏轼课件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词句注释
⑴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⑵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⑸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白话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赏:
《题西林壁》是宋代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高层公寓+多层独栋办公设计方案.pptx
- 最新社会实践接受单位意见.docx
-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docx
- 汉译英翻译句子.docx
- 以翅膀为话题的中考作文.docx
- 优美散文《樱花树下》.docx
- 中考作文我的幸福.docx
- 中学生《谈自立》阅读答案.docx
- 朱自清《背影》艺术分析.docx
- 高考作文恰同学少年.docx
-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docx
- 圆的面积优秀教案.docx
- 四川省崇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真题推荐.docx
- 四川省崇州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强化训练试题集及参考答案1套.docx
- 2025年中国白桦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计划书怎么写精选4篇范文.docx
- 四川省广汉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重点难点精练试题及答案1套.docx
- 四川省广汉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重点难点精练试题必考题.docx
- 四川省康定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知识点试题附答案.docx
- 四川省崇州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重点难点精练试题必考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