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節反侵略戰爭的失敗與民族的覺醒;資本帝國主義:
由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的資本主義;江東六十四屯慘案;1840年以來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被英國佔領的香港;鴉片戰爭以來的四批不平等條約;;租界;;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歷次戰爭賠款表;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
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扶植、收買代理人;赫德(1835--1911)英國人。1863年被聘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從此,他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46年。;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
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
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
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即如關稅,洋人僅完厘半,而華人則勒索數成,盤查則洋船不敢誰何,華船則百般恫喝,以至華商人人氣短,而不能自保之勢矣。
;清政府向列強借債情況表;國名;行業名稱;披著宗教外衣,進行侵略活動
為侵略中國製造輿論;據1925年1月的一份統計,當時中國共有新舊教徒100萬人,青年會員8萬人。教會學校:小學5928所,學生160991人;中學962所,學生256900人;大學38所,學生11790人。
這種學校既不向中國政府註冊,也不許中國教育團過問,向學生進行奴化教育。在這些學校中,學生沒有任何自由。如鴉片戰爭後法國在廣州辦的天主教聖心學校,新思潮之書籍雜誌,禁不許讀;而新約舊約,所謂聖經者,則強迫背誦,禁拒懷疑辯論,抗言立即斥逐,學生往來書信,必須拆閱,稍涉嫌疑,即遭沒收;同學聚談疑為集會,教員演講視若讎仇,等等;更嚴重的是,學校當局不許中國學生愛國;他們肆意污辱中國學生而不許有任何反抗。例如,廣州聖三一校長(英國人)對學生說:“英國人所辦的學校,有領事在廣州,斷不能徇你們的情,任聽你們中國人自由”;
又如,1924年5月7日是國恥日,各地學生這天都出校遊行,藉以喚起國民。聖心學校學生懾於校長平日淫威,未敢要求出校遊行,只求校內開一演講會。豈料(法國人)校長對學生說:“中國的命運早已在華府會議中決定了,無庸你們去救,你們也是救不來的。”
嶺南大學的美國人對學生說:“此是教會學校,不許談論國事”;“學生會有政治意味,不准組織。”
廣西梧州建道學校的美國人宣稱:“我系??愛中國,所以不許你們同中國學生來往,共同救國。我要你們服從我,同我一樣的來愛我們的美國。”上海三育大學的美國人也對學生說:“已入教會學校讀書,應該斷一切國家的觀念,愛國二字斷無存在之餘地。”;一、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歷程
二、粉碎瓜分中國的圖謀;;左起關天培、陳化成、鄧世昌;
19世紀70至90年代,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過渡,出現了列強奪取殖民地的狂潮,成為“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掠奪領土的時代”。
;19世紀70至80年代,帝國主義列強從侵佔中國周邊鄰國發展到蠶食中國邊疆地區,使中國陷入“邊疆危機”。英國從印度侵入西藏,又從緬甸入侵雲南。法國則從越南侵犯廣西。俄國從中亞入侵新疆。日本吞併琉球、侵犯中國臺灣。;1、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相互制約,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2、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反侵略鬥爭,是最根本的原因。
;一、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識的覺醒;根本原因;反侵略鬥爭失敗的歷史教訓;反侵略鬥爭的重大意義;帝國主義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歷史災難。但是,列強的侵華戰爭和中國反侵略戰爭的失敗,從反面教育並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奮起。鴉片戰爭後,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戰爭以後,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林則徐;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出現早期維新主義思想。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等都出身洋務官僚,並與洋務派上層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雖然沒有擺脫洋務思想的束縛,但從親身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僅靠學習西洋的制炮造船,絕不能達到富強的目的。
因此,他們經濟上主張發展工商業;政治上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文化上主張興辦學校,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他們的這些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直接或間接地給康有為等改良派以影響。;區別:①早期維新思想只是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一些改革主張,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康梁維新思想不僅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方案,還為變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歷史根據,使變法思想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②早期維新思想沒有付諸行動,他們對封建專制主義表示不滿,但很少做正面批判;他們從洋務派中分化出來,但在很多方面劃不清界限,他們當中的某些人終身依附於洋務派;他們宣傳改革,還限於製造輿論,而缺少政治實踐的意義。早期維新派的這些缺點和弱點,使他們的思想主張在社會上不可能產生太大的影響。但他們畢竟代表了一個新的歷史方向。康梁將維新思想與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迅速將其發展為救亡圖存的政治運動。;康有為;思考與討論:殖民化與近代化的關係;民族獨立和政治民主是實現近代化不可缺少的歷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