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摘要:《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本论文以《水浒传》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揭示《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通过对《水浒传》的详细解读,本文提出了以下观点:首先,《水浒传》的主题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农民起义的歌颂;其次,作品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最后,《水浒传》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其独特的叙事结构、生动的人物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使其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自问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吸引了无数读者。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近年来,随着文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水浒传》的研究不断拓展,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然而,对于《水浒传》的深入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本文旨在通过对《水浒传》的全面解读,进一步揭示其艺术成就和社会价值,为我国古典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水浒传》的背景与创作
1.1《水浒传》的成书背景
(1)《水浒传》的成书背景深受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宋元之际,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这为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官逼民反的起义事件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起义领袖宋江等人的事迹开始流传民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2)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这种社会现实为《水浒传》的创作提供了直接的历史背景。当时,许多民间故事、戏曲作品都涉及到了宋江、吴用等梁山好汉的事迹,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了《水浒传》的基本框架。与此同时,封建社会的腐朽现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激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这些反思最终体现在《水浒传》的创作中。
(3)《水浒传》的成书还与当时的文学创作趋势密切相关。元末明初,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以《水浒传》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传奇小说。这些作品多取材于民间传说,以英雄人物为中心,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反抗精神。在这种文学背景下,《水浒传》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1.2《水浒传》的创作手法
(1)《水浒传》的创作手法丰富多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小说采用了“一线串珠”的叙事手法,以宋江为主线,串联起梁山好汉们的英雄事迹。据统计,全书共有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每位好汉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性格特点。这种结构使得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读起来引人入胜。例如,林冲的“误入白虎堂”和武松的“景阳冈打虎”等情节,都是通过这一叙事手法得以精彩呈现。
(2)在人物塑造方面,《水浒传》运用了多种手法,如对比、衬托、夸张等。通过对比,如宋江与吴用的智勇对比,李逵与鲁智深的性格对比,突显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衬托手法则通过环境、人物关系等来衬托人物性格,如梁山好汉在困境中的团结互助,衬托出他们的英雄气概。夸张手法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武松的“醉打蒋门神”情节,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武松的勇猛。
(3)《水浒传》在语言运用上,既有典雅的古文风格,又有生动的口语表达。据统计,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和俗语,使得语言丰富多彩。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如“哥哥”、“兄弟”等称呼,使人物形象更加亲切。此外,小说中的诗词歌赋也颇具特色,如梁山好汉的《梁山泊好汉歌》等,既丰富了作品内容,又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些创作手法的运用,使得《水浒传》成为一部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古典小说。
1.3《水浒传》的版本流传
(1)《水浒传》的版本流传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元末明初。据记载,最早版本的《水浒传》名为《忠义水浒传》,共有100回,由施耐庵所著。这一版本在民间流传甚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明代中期,出现了多种版本,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忠义水浒传》的增订本《新编水浒传》和《水浒全传》等。这些版本在内容上略有差异,但都保留了原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清代是《水浒传》版本流传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不同版本的《水浒传》,其中以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最为著名。金圣叹的评点本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的删改,去掉了部分被认为是“不忠不义”的情节,并将全书分为70回。这一版本因其独特的评点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华兴公司进销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docx
- 超市的商品进销存管理(精).docx
- 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为主题的议论文.docx
- 销售管理实践报告范文3精选社会实践报告.docx
- 服装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文档图文.docx
- 2021人对万物的伦理道德及保护策略范文3.docx
-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docx
- 【《北京南站客运服务质量调研(报告)》4300字】.docx
- 早期阅读研究实施方案.docx
- 2019年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前景评估预测(目录).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各版本.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夺冠系列).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历年真题).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精选题).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参考.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考点梳理】.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基础+提升).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名校卷】.doc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精品).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