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8.4杂交方式与茶树杂交技术一杂交方式1简单杂交:♀A×♂B→F1,B×A→F1‘2复杂杂交:3回交:4自由传粉:※两亲杂交,多亲杂交18.4杂交方式与茶树杂交技术二茶树杂交技术1授粉前的准备:父母本的选配,各种所需工具2茶粉的采集与贮藏:3隔离:4去雄:5授粉:6授粉后的管理:18.5远缘杂交一概念与特点1概念※地理上的远缘杂交2特点:受孕困难,杂种结实率极低甚至完全不育。杂种后代出现广泛的分离及中间类型,不易稳定。3作用改进产量性状:玉米麦,玉米稻提高抗逆性:小黑麦获得雄性不育系:直接利用杂种优势:18.5远缘杂交二远缘杂交难孕三远缘杂交结实率低:染色体不育回交/染色体加倍/加强培育18.5远缘杂交四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和处理1“疯狂分离”2后代的性状与特性有明显的回复亲本类型的趋势※在茶树上,发现有利变异,应及时加以保持18.6杂种优势的利用一杂种优势利用的意义与效果1所谓杂种优势,杂交品种(F1)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优于双亲或某一亲本的现象2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效果增产提质、增强抗逆性、提早成熟期※杂种优势的衡量18.6杂种优势的利用三茶树杂种优势利用的探讨(一)有利点1多年生植物2异花授粉,自花结实率低3无性繁殖技术可简化制种程序,方便固定杂种优势※三系配套4变种、品种、生态型丰富(二)茶树杂种优势利用的注意点1亲本选配用2制种区的隔离3提高结实率4提高杂种纯度茶树育种学一、茶树育种学基本内容良种良种繁育绪论二、茶树良种的作用增产提质增强抗逆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绪论良种必须结合良法绪论四、茶树育种目标产量育种品质育种生理育种抗性育种熟性育种株型育种生理育种:提高光能利用为中心。叶片寿命长,越冬叶多,叶厚,色浓:叶绿素含量多,光合效率高,CO2补偿点低,光呼吸弱株型育种:矮化,紧凑。与机械采摘、加工适应14.2茶树的变异一营养器官的变异树型茶树分类上主要依据之一分枝形态品种识别主要标志之一芽茸毛多少品种识别主要标志之一叶形品种识别主要标志之一叶色品种分类重要依据之一叶尖和叶脉茶树分类上主要依据之一二生殖器官的变异三生理特性的变异四知母本后代的变异所谓“知母本”,即只知采种树,不知授粉树的简称据研究,不同母本品种与天然杂种变异关系为(1)形态特征:变异不一致。分为近似母本、半近似母本和异母本。母本对某些叶部特征(叶幅、R、叶端、侧脉)和某些花部特征(花柱长)有较强的遗传力。(2)经济特性较强的遗传力:丰产性能、芽叶重而大的性状、萌发早晚、花青素多酚类遗传力较弱。14.2茶树的变异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科山茶科(Theaceae)属山茶(Camellia)种茶种(Camelliasinensis)Camelliasinensis(L.)O.Kuntze14.3茶树的进化和分类二种类和特点:(一)自然的原始材料1本地。①适应性强;②变异类型多2外地。①引入后有的只需一般培育,有的需驯化或通过杂交才能用于生产②不同条件下形成,具有多样的变异类型3野生。①抗逆性较强②某些性状有用,有些则是不良性状(二)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应用杂交、选择及人工引变等方法获得的原始材料选育中间材料15.1原始材料的概念及类别一分布长江以北茶区为灌木型的中小叶种,绝大部分为有性繁殖品种西南茶区拥有各类型的品种资源,以乔木型最多距茶树原产地愈近,大叶种分布愈多二茶树品种(一)概念是适应于一定的环境和栽培技术条件,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相对一致,繁殖相对稳定,有较高的产量、较优的品质,并具有一定栽培面积的茶树群体。是茶叶生产上的重要生产资料。15.3我国的茶树品种资源第十六章茶树引种16.1引种的概念和意义一概念:(植物的种类和品种在自然界都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