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屠呦呦
TuYouyou
在我的家乡浙江省宁波市,有一位用一株小草改写世界医学史的医学家和植物化学家,她就是被
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因从青蒿中提取并研究出抗疟药物青蒿
素和双氢青蒿素,这种药物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之一。由于
她的这一发现,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书香门第。
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
鸣,食野之蒿,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
尼日尔2015发行
的中医师,家里楼顶的小阁间里堆满了各类古典医书。小时候,她常
常跟着父亲去书房,虽然识字不多,但看着父亲认真研读医书的模样,心里渐渐对医学产生了好奇。
16岁那年,屠呦呦不幸患上了肺结核,不得不休学两年。在这两年里,她亲身感受到了疾病带
来的痛苦,也目睹了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的神奇效果。这段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投身医学研究的决心。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在大学期间,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1955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从此开启了她与
中医药研究的不解之缘。
1969年,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中医研究院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负责国家“523”抗疟药物
研究项目。她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的抗疟药物研究工作。1971年10月,他们终于获得了对疟原虫抑
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为了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屠呦呦和另外两名科研人员毅然决定
以身试药。在确认药物安全后,他们又在海南疟区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证实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效
果显著。青蒿素的发现,标志着人类抗疟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国家一类
新药证书,成为我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的第一个新药。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类
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从2000年到2015年,全球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分
别下降了37%和60%,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屠呦呦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她和她的团队继续在科研道路上探索。1973年,他们发现了
双氢青蒿素,其临床药效是青蒿素的10倍,复燃率也大大降低。
此外,他们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独特的
效果,相关临床试验已经获得批准。
屠呦呦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011年,她获
得了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她荣获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2017年,
她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她被授予
马尔代夫2015发行“共和国勋章”。
《屠呦呦》2025-03-2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