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亞洲夏季風建立的平均日期(2.2)冬季季風亞洲冬季風最顯著的地區是中國的東岸,影響範圍經南海到馬來西亞和印尼一帶。在700hPa以下這裏盛行強的偏北或東北風。印度冬季風也相當明顯,在孟加拉灣北部有明顯的北風分量,這相當於那裏的幹季。冬季風的建立一般在10月中旬,這正是亞洲大陸高壓加強,寒潮首次侵襲到華南沿海以至東南亞的時候。這時,南亞地區大氣環流正處在明顯的季節變化時期,熱帶和副熱帶的高低空流場急劇地從在季環流型向冬季環流型過渡,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冬季季風逐漸建立起來。a10-20天(准雙周)和b30~60天(40~50天,30~50天,准40天)兩個週期段。由於它們的週期比大氣長波的週期(7天左右)長,頻率低,因此稱為大氣低頻振盪,也稱季節內變化。大氣低頻振盪同長期天氣變化和短期氣候異常有著密切的關係。一系列的資料分析表明,大氣中的低頻振盪以熱帶地區較為顯著,尤其在南亞和東南亞季風區,它們的相對位相和振幅能夠確定特定年份季風降水的特徵。夏季風建立以後,季風環流系統經歷著加強與減弱、東西向或南北向移動的准週期振盪,這與大氣低頻振盪的傳播有著密切的關係。2低頻振盪與季風活動低頻振盪(變化)到80年代才為人們普遍重視,目前公認的大氣低頻振盪有兩個頻帶研究表明:30-60天低頻振盪具有全球尺度,緯向波數為1,並且對流層上層和下層的緯向風有反向關係。這種低頻振盪的存在可能與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大範圍對流有關。通過分析夏季印度地區的30~60天低頻振盪,發現這種擾動無論是雲量還是高度場和風場,都表現有從赤道到青藏高原地區明顯的向北傳播,即擾動起源於印度洋赤道地區,消失在青藏高原南麓。這種低頻擾動的經向傳播與季風活動的活躍與中斷期的交替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當擾動從赤道向北傳播到30N時,在氣壓場上表現為一槽脊線的經向傳播。其傳播速度為0.75緯度/天,經向尺度為3000km左右,槽線與雲區相對應,脊線一般是無雲區。因而隨著擾動的向北傳播,對任一地區都會帶來交替的天氣變化,風場也表現有類似的經向傳播,其振幅為3-6m/s。在季風區,不僅存在著向東和向北傳播的30~60天低頻振盪,而且還存在著10-20天向西傳播的擾動。Krishnamwh等(1973)對青藏高壓的強度作過譜分析,發現存在14天左右的准週期振盪。這種振盪對青藏高原而言,表現為它的強度和位置的准週期變化。而對低空系統,就是所謂的季風活動的活躍與中斷的不斷交替:在季風活躍期,西南季風風速突然增加,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大範圍降水,雨量加大,習慣上稱為西南季風潮;在季風不活躍期,環流有所變化,大部分地區沒有降水,稱為西南季風中斷。與印度季風不同,華南和中南半島地區夏季風的活躍和中斷,主要反映在西太平洋副高、季風槽以及赤道反氣旋等大型系統的強度與位置變化上。該地區西南季風的活躍主要受印度西南季風東傳的影響,而西南季風的中斷則主要是西太平洋副高西伸控制的結果。因而,西南季風活躍時期,表現為西太平洋副高強度弱,位置偏東;季風槽強大深厚,位置偏東;在赤道附近有較強的閉合反氣旋環流;青藏高壓增強,高空東風急流強大而完整。在西南季風中斷時期,表現為西太平洋副高強度強,位置偏西,控制東南亞地區;季風槽淺薄,位置偏西;在赤道附近天閉合反氣旋環流;青藏高壓強度減弱,東風急流弱。相應地,西南季風活躍期,東南亞地區的季風環流圈強而明顯;而當西南季風中斷時,季風環流圈顯著減弱。像夏季風一樣,冬季風也有明顯的中期變化,即活躍和中斷期。每年10月下旬亞洲上空冬季環流建立以後,在中緯度的對流層中層,不斷有西風槽東移,西風槽過貝加爾湖後往往加強,形成一次東亞大槽在其平均位置建立的過程。這時,對流層低層就有一次強烈冷空氣的爆發,強冷空氣南下到南誨和東南亞地區,使這裏的東北風加強,形成一次季風潮。也可以是南支西風急流上有波動東移,使中緯度槽經向度加大,在低層冷鋒上誘導出氣旋。當大陸冷高壓變性減弱,並東移出海,移入南海的衝鋒逐漸靜止甚至消失,東北風強度大減,甚至在東南亞一些地區轉成偏南風,季風區的Hadty環流大為減弱,這時冬季風中斷。完成季風潮到季風中斷這樣一個迴圈過程,通常需要10~15天。因此,在冬季風時期一般每月可有2-3次季風潮。l.季風的形成機制Hadley在1686年最早提出:季風形成的原因是與太陽輻射季節迴圈有關的海陸熱力狀況差異的季節性反轉。50年代以來,許多氣象學家對這一經典的提法作了進一步的修正,即認為季風現象主要是行星風帶季節性位移的結果。70年代末以來,特別是通過1979年的季風試驗,人們開始認識到青藏高原的熱力和動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空间分析与建模课件.pptx
- 空间决策支持与专家系统课件.ppt
-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课件.pptx
- 空间数据的处理课件.ppt
- 空间数据的处理课件.ppt
- 空间数据的处理课件.ppt
- 空间数据的处理课件.ppt
- 空间数据的输入与处理课件.ppt
- 空间数据管理课件.ppt
- 空间数据管理课件.ppt
- 2025年福建省漳平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小学教师类D类)强化训练题库新版.docx
- 2025年河南省孟州市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试题及参考答案1套.docx
-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测试题新版.docx
- 2025年浙江省东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真题含答案.docx
- 2025年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及完整答案1套.docx
- 2025年安徽省界首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新版.docx
- 2025年哈尔滨北方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新版.docx
- 2025年福建省永安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重点难点精练试题汇编.docx
- 2025年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河南省长葛市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试题完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