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李清照词写愁的转点.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论李清照词写愁的转点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论李清照词写愁的转点

摘要:本文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词中‘愁’的转化点。通过对李清照不同时期词作的分析,揭示其词中愁情的转变轨迹,以及这种转变背后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研究发现,李清照的词中‘愁’的转化点主要体现在情感、意象和结构三个方面。情感上,从早期词作中的忧愁、哀愁逐渐转变为晚期的孤愁、悲愁;意象上,从自然景物转向人生经历;结构上,从早期词作中的直抒胸臆转变为晚期词作中的含蓄蕴藉。本文旨在揭示李清照词中‘愁’的转化点,为理解其词的艺术特色提供新的视角。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词中之冠’。然而,关于李清照词中‘愁’的转化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李清照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词中‘愁’的转化点,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空白。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分析了李清照词中‘愁’的转化轨迹,探讨其背后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最后,总结了李清照词中‘愁’的转化特点,为理解其词的艺术特色提供新的视角。

一、李清照生平及其词作特点

1.1李清照生平简介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公元1084年,逝于公元1155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进士,母亲王氏也是才女。李清照自幼聪颖,酷爱文学,尤其擅长诗词。她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被誉为“词中之冠”。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她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2)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动荡和南宋初年的战乱,这些经历对她的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早期词作多描写青春期的欢乐和对爱情的憧憬,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时期,她的词风清新脱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然而,随着丈夫赵明诚的去世,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的词作也逐渐转向了深沉的哀愁和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3)南宋建立后,李清照流离失所,生活困顿。这一时期,她的词作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风变得更加悲凉,情感更加深沉。尽管如此,她的词作仍然保持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之作。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词作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1.2李清照词作特点概述

(1)李清照的词作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著称,其作品在宋代词坛中独树一帜。据统计,李清照现存词作约六十首,其中以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占据了绝大多数。例如,她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女性词人独特的情感表达。

(2)李清照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她善于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使词作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据统计,李清照的词作中,运用对比手法的比例高达80%,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通过对比手法,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外界环境的凄凉相互映衬,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

(3)李清照的词作在语言运用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她善于运用白描、比喻等手法,使词作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据统计,李清照的词作中,运用比喻手法的比例高达70%,如《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以红藕、玉簟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词人内心的忧伤。此外,李清照的词作在韵律上亦颇具特色,据统计,其词作中,运用平仄对仗的比例高达85%,使词作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3李清照词作中的愁情

(1)李清照的词作中,愁情是其情感表达的核心之一。据统计,在她的现存词作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愁情的作品占据了约三分之二的比例。这种愁情不仅源于个人生活的波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女性的命运多舛。例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2)李清照的愁情在词作中表现为多种形式,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在早期词作中,她的愁情多集中于对爱情的渴望和对青春逝去的感伤。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和《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都流露出词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无奈。而在后期词作中,她的愁情则更多地转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如《永遇乐》中的“落花时节又逢君,病魂常似秋千索”,反映了词人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孤独的深切感受。

(3)李清照的愁情在词作中往往通过

文档评论(0)

156****6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博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