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海洋水文数据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22年自然资源部下发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了关
于征集2023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建议的函(自
然资办函〔2022〕2269号)”,组织开展2023年度自然资源
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建议征集工作。2022年11月国家海洋
信息中心对该标准进行了2023年度海洋行业标准的正式申
报,2023年7月自然资源部下发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
印发2023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
资办发〔2023〕30号)”,标准正式立项,计划编号:202320020,
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参加起草单位:中国海
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2859部队、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
研究所、中山大学、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二)主要工作过程
2022年11月:部下达标准制修订任务
2022.12-2023.02,编写标准建议书和标准草案
2023年7月标准正式立项: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组建了标
准编写组,在原有的《海洋水文数据元(草案)》的基础上
1
进行讨论,明确标准的定位,确立编制原则和实施方案。
2023年9月22日:召开了项目启动会。
2023年10月-11月:根据项目启动会的专家意见对《海
洋水文数据元(草案)》进行修改完善。
2023年12月-2024年4月:自行验证和委托验证
2024年5月-2024年6月,按照GB/T1.1的标准编写规
则编制《海洋水文数据元(征求意见稿)》初稿和相应的《编
制说明》,并在课题组内部进行了初步的审核和研讨。
2024年11月组织《征求意见稿》的内审,根据内审意
见进行修改核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进行征求意见的申报,
开展征求意见工作。
(三)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工作
刘玉龙: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项目组织协调,标准
设计,海洋水文要素。
杨锦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项目协调及总体检查。
董明媚: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标准总体编制。
岳心阳: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海浪相关要素的数据
元编制。
姚志刚:中国海洋大学,负责潮汐相关要素的数据元编
制。
吴宝勤:中国人民解放军92859部队,负责温盐相关要
素的数据元编制。
2
郭景松: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负责透明度相关
要素的数据元编制。
林崇责: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海流相关要素的数
据元编制。
赵俊:中山大学,参与海浪相关要素的数据元编制。
王岩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参与温盐相关要
素的数据元编制。
朱先德:中国人民解放军92859部队,参与海冰相关要
素的数据元编制。
韦广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参与海冰相关要素的数据
元编制。
苗庆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参与海流相关要素的数据
元编制。
郑兵: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标准的设计和审校。
(四)背景意义
海洋水文数据具有多源、多要素、多维度等特征,随着
海洋科学发展,海洋观测系统逐步拓展,从数据获取的方式
来看,形成了空天地海潜海洋立体观测系统,包括海洋站、
浮标、岸基雷达、志愿船、断面、综合调查等多种数据获取
方式,涵盖业务化观(监)测、海洋专项调查、海洋科考和
国际合作与交换等多业务领域,数据来源广泛、获取手段多
样,海洋数据已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海洋科学已进入大数
3
据时代。
数据体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语义混乱,同一观
测要素在不同的研究院所、调查机构以及个人的数据集中的
命名不尽相同,比如对海水温度的描述有水温、海洋水温、
温度等多个术语,给数据交换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促进海
洋水文信息交互应用,提升海洋数据资产价值,更好地为海
洋科学服务,是海洋大数据时代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标准通过海洋水文数据元,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