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34∕T 3612-2020 秸秆高温堆制发酵技术规程.docx

DB34∕T 3612-2020 秸秆高温堆制发酵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80B1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612—2020

秸秆高温堆制发酵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regulationsofhigh-temperaturecompostingandfermentationofcrop

residue

2020-06-22发布2020-07-22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4/T361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蚌埠绿都秸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肥料及土壤调理剂标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蚌埠绿都秸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科技学院、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蚌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蚌埠中霖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利辛县绿墅畜牧业有限公司、博尔仪器仪表(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兰天、郝冰、张从军、吴明奎、赵侠、吴文革、孙善军、邵庆勤、何华奇、陶学明、霍家佳、王德生、董慧、郭大伟、田恒、李毅、崔桂侠、詹秋文、张祥。

DB34/T3612—2020

1

秸秆高温堆制发酵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高温堆制发酵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堆肥腐熟度质量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和水稻秸秆高温堆制发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40尿素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8576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真空烘箱法

GB/T11007电导率仪试验方法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CJJ86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LY/T1237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NB/T34057.5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化学成分的测定第5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的测定

NY/T53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NY/T87土壤全钾测定法

NY/T88土壤全磷测定法

NY525有机肥料

NY/T1377土壤中pH的测定

NY/T3442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处理pre-treatment

堆肥前的准备过程,包括对原料的水分调节、粒度及均匀度调节、养分调节及C/N、pH值调节等。

2

DB34/T3612—2020

3.2

后腐熟postmaturity

堆肥后腐熟阶段又称为二次发酵,指堆肥经过高温好氧发酵后,堆肥有机物进一步降解、熟化,形成化学性质趋于稳定的堆肥产品的过程。

3.3

好氧发酵高温堆肥aerobicfermentationthermophiliccomposting

采用人工与机械堆积的方式,在有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作用,使粪便和生活垃圾等有机物,温度达到50℃及以上并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处理方法。

4原料要求

4.1秸秆

本标准中的秸秆指小麦或水稻秸秆。

4.2辅料

4.2.1畜禽粪便来自规模化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采用干清粪方式产生的新鲜固体猪粪、牛粪、鸡粪,或通过水冲粪和水泡粪方式产生的粪污。

4.2.2尿素应符合GB/T2440的要求,菌剂应符合GB20287的要求。

5工艺流程

秸秆高温好氧发酵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混合→翻堆控制→温度控制→通风供氧→堆肥成品

6工艺参数控制

6.1原料混合

6.1.1秸秆粉碎至8cm~10cm,测定秸秆和畜禽粪便的氮素和有机质含量,按照C/N(约25:1)混合调节,原料混合物中每T(湿重)添加2kg腐熟菌剂(每g大于0.2亿个单位活性菌)。

6.1.2经搅拌充分混合,若C/N不合适可以添加尿素进行调节,水分调节在55%~65%,堆成宽约2

m、高约1.5m的条垛。

6.2翻堆控制

6.2.1条垛式翻堆控制

6.2.1.1采用人工或机械翻堆时,翻堆频率1次/3d~5d,以提供氧气、散热和使物料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