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古代文言文解读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不符合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范?
A.余尝为汝诵《离骚》,汝能识其义乎?
B.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C.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D.感君赠我青青竹,直似故人离别情。
2.下列词语中,哪一个不是古代文言文中的实词?
A.江山
B.江水
C.江山如画
D.江山之变
3.下列句子中,哪一句的断句是正确的?
A.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B.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C.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D.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4.下列句子中,哪一句的意思与原文不符?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B.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C.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D.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5.下列词语中,哪一个不属于古代文言文的常用词汇?
A.山水
B.江山
C.山川
D.河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下列句子中,哪些句子的主语是“余”?
A.余尝为汝诵《离骚》
B.江山如此多娇
C.人生得意须尽欢
D.举世皆浊我独清
7.下列句子中,哪些句子的结构是“夫...者...”?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B.夫子何为者?
C.夫子自道。
D.夫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下列句子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A.感君赠我青青竹,直似故人离别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感遇遇逢遇,皆因命有缘。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下列句子中,哪些句子的修辞手法是借景抒情?
A.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B.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C.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D.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10.下列句子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原文不符?
A.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1.下列句子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是出自《庐山谣》。()
1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的意思是:江山的美丽景色吸引了许多英雄豪杰。()
1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有忧虑,不了解我的人问我追求什么。()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话的意思是:感伤时局,泪水洒在花瓣上,离别时的鸟儿惊飞。()
15.“举世皆浊我独清。”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人都浑浊不清,唯有我独保持清澈。()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请简述《离骚》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案:《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主要内容包括屈原对楚国政治腐败的批判,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艺术特色方面,作品运用了丰富的比兴手法,如美人香草的象征,以及大量的神话传说,展现了屈原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题目:试分析《出师表》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答案:《出师表》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是一位忠诚、智慧、勤勉、仁爱的贤臣。他忠于国家,以天下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文中,诸葛亮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表现出对刘备的深厚感情和对后主的忠诚。
3.题目:请说明《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并分析其社会意义。
答案:《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和谐安宁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过着自给自足、平等友爱的生活,没有战乱和剥削。这一理想社会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社会意义在于批判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倡导了理想社会的追求。
五、论述题
题目:结合《阿房宫赋》和《过秦论》,探讨古代文言文中对于历史兴衰的思考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阿房宫赋》和《过秦论》都是古代文言文中对历史兴衰进行深刻思考的代表作品。两篇文章都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揭示了国家兴衰的规律和原因。
《阿房宫赋》通过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造阿房宫的描述,揭示了秦朝盛极而衰的历史现象。作者通过对阿房宫的奢华与秦朝的短命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文章中“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句话,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评述,也是对历史兴衰规律的反思。
《过秦论》则通过对秦朝兴衰过程的详细分析,总结了秦朝之所以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认为,秦朝的暴政和过度征税导致了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导致了秦朝的覆灭。文章中“秦之积怨,天下皆知,而欲为秦者,非天下之利也。”这句话,深刻揭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