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企业对外投资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3000字.docx

2025【企业对外投资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30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对外投资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

目录

TOC\o1-2\h\u12242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1

32326(一)垄断优势理论 1

17910(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

21551(三)内部化理论 2

15959(四)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2

13140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3

9262(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3

25499(二)委托代理理论 3

11027(三)控制权收益理论 4

20577(四)交易费用理论 4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海外并购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是海外并购重要的理论支撑。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西方学者开始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行为方式和决定因素等进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比较典型的理论有垄断优势理论(Hymer,1960)、产品生命周期论(Vernon,1966)、内部化理论(BuckleyCasson,1976)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Dunning,1977)等。

(一)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Hymer)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后得到其导师金德尔伯格(kindlerberg)的支持并加以完善,成为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假设外部环境处于市场不完全。一般来讲,市场不完全可以表现为四种类型:(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2)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3)政府干预引起的市场不完全;(4)税赋与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海默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结构性市场不完全的产物;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获得的各种垄断优势是该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或主要推动力量。这一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发挥垄断优势而进行的横向投资和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国外生产的纵向投资,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该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产品创新、成熟与标准化3个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相关产品的创新一般是在发达国家产生的,通常选择出口模式,所以不涉及对外直接投资;到了成熟阶段才开始有了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是其他发达国家;标准化阶段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三)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巴克莱和卡森(BuckleyCasson)在1976年出版的《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行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于是将这种“中间产品”置于共同的所有权的控制下,由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代替原来的外部市场组织交易。当内部化过程超越国界,跨国公司便应运而生。

内部化理论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解释为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其结果是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便降低交易成本,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

(四)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折中理论由邓宁(Dunning)在1977年出版的《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跨国企业:折衷理论的探索》一文中提出。他在综合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两个学派的基础上,融入东道国区位因素,建立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从而形成了至今仍然对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影响深远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是企业跨国经营必备的三大因素。企业若仅拥有所有权优势,则只能考虑技术转移的形式,将技术出让给其他企业;企业若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选择出口贸易;企业若同时具备三种优势,才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如果企业具备上述三种优势,却只是技术转移的方法,则会丧失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所能带来的收益。表2-2是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包含的选择方案。

表2-2不同优势下的国际经营方式选择

国际经营方式

优势

所有权优势

内部优势

区位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贸易

技术转移

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G.Akerlof、M.Spence和J.E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